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Sema3A对小鼠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骨再生是由诸多细胞和生长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迁移到骨缺损部位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研究发现Sema3A能够同时促进骨生成,抑制骨吸收,但它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选取小鼠BMSCs为研究对象,揭示Sema3A对于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Sema3A在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法提取并培养小鼠BMSCs,应用MTS和FCM试验研究Sema3A对小鼠BMSCs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采用Realtime-PCR研究Sema3A对小鼠BMSCs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ema3A能够增加小鼠BMSCs的活力,降低细胞的凋亡。Sema3A作用于小鼠BMSCs 7天后,可以促进Runx2、ColI和OCN基因表达上调,作用14天后可以增加OCN基因表达,作用21天后可以提高ALP、Runx2、ColI基因水平。结论:Sema3A能够增加小鼠BMSCs的细胞活力;在早期及晚期均能诱导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的转化,提示:Sema3A可能能够通过促进小鼠BMSCs的成骨分化加速骨缺损的修复。第二部分Sema3A对小鼠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目的:因外伤、肿瘤、发育异常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重建问题一直是口腔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重要的局部调控作用。近期研究显示,Sema3A不但可促进头盖骨、脂肪干等细胞的成骨分化,而且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提示它可作为体内促进骨生成的有效刺激因子。本实验选取Bio-Gide~@胶原膜承载Sema3A修复小鼠的下颌骨缺损,探索Sema3A对下颌骨再生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M组、Sema3A+CM组(每组八只),利用牙钻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下方制造一直径为1.5mm,深度为1mm的骨质缺损,构建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作处理,CM组植入1.5mm直径的Bio-Gide~@胶原膜,Sema3A组植入承载有10ng Sema3A的1.5mm直径Bio-Gide~@胶原膜。分别于1周、2周、4周取材,然后进行Micro-CT和HE染色,分析骨愈合情况。结果:Micro-CT扫描可见,Sema3A+CM组新骨形成最多,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BS)、骨表面积组织体积比(BS/TV)、骨小梁数目(Tb.N)均显著大于CM组和对照组,CM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而3组的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分析显示,Sema3A组新骨形成也大于CM组和对照组。结论:在体内Sema3A能够促进新骨形成,具有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