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临床资料调查结果的分析,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预测疾病发展及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01月至201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严格按照试验设计进行中医望闻问切辨证,结合专家的诊断结果以确定证型,观察患者肝脏硬度值(FibroTouch结果),并将所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分析其特点及规律,最终得出该病不同中医证型与人口学项目、肝脏硬度、肝炎类型、Child-pugh评分、BMI、PLT、ALT、AST、AST/PLT(APRI)、AST/PLT、TBIL、ALP、r-GGT、ALB、PT、APTT之间的差异或相关性。 结果: (1)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男性患病率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性,不同职业及文化之间中医证型分布无差异性;不同中医证型对肝脏硬度有显著影响,不同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对肝脏硬度值无显著影响,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的交互对肝脏硬度值无显著影响; (2)不同肝硬化疾病类型之间肝脏硬度有差异性,以丙肝类型为重;新疆地处西北干燥质地,具有其独特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为主,各证型肝脏硬度之间有显著差异,其肝脏硬度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肝郁血瘀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患者Child-pugh评分对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影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Child-pugh评分的高低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的BMI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性,在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BMI与肝脏硬度值之间有线性相关性; (3)不同中医证型的PLT、ALT、AST、AST/PLT(APRI)、ALB之间有显著差异性;不同中医证型的TBIL、ALP、r-GGT、PT、APTT之间无差异性;肝脏硬度值与PLT、ALT、AST/PLT(APRI)、TBIL、ALB、PT、APTT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性,肝脏硬度值与AST/PLT(APRI)、中医证型之间线性关系极其显著。 结论:本次课题验证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中医分型与肝脏硬度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实验室指标也均能在不同角度反映其与中医证型、肝脏硬度值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