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奢侈一词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而奢侈品成为一种商品概念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后的结果。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奢侈品产业在20世纪下半叶进入成长期,而到了新世纪后由于新兴国家的崛起,奢侈品产业又迎来了另一轮发展的高潮。众多研究者根据文化差异视角研究对新兴国家奢侈品狂热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有了不少成果。但如果仅仅文化差异就能解释东方的奢侈品狂热,那为何在这些国家早年奢侈品并不畅销,甚至还有对奢侈的批判呢?同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奢侈品狂热的退烧也在日本等国出现,难道我们要解释随着富裕情况的持续,日本等国的一些文化特征发生了改变吗?所以,东亚地区的奢侈品狂热不单要考虑文化价值观这种长期性因素,还要考虑一些特定的短期情境性因素。补偿性消费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视角。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奢侈品市场规律,对于日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奢侈品市场开拓,尤其是在发现与东亚国家具有同样特征的潜在奢侈品市场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之前有诸多研究从炫耀性消费等角度解释东亚奢侈品消费的狂热。但笔者认为,从补偿性消费的角度更能够解释奢侈品消费的文化差异问题。因为炫耀性消费角度不能解释在东方国家收入普遍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下,为何东方人有如此强的财富展示动机。而补偿性消费是指某些并非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客观消费需要,而是为了弥补自身的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的消费行为。本文即以如此视角解释东亚地区的奢侈品崇拜。因为东亚国家普遍存在补偿性消费情境,这种情境又大大强化了东亚地区与其它地区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奢侈品消费差异。如果这一推论正确,那么那些与东方文化的文化维度相似的地区,在他们得以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为新兴国家后,如果同样具备补偿性消费情境,也可能同样表现出极强奢侈品崇拜现象,而本研究将为奢侈品经营者提前发现潜在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提供理论工具。而如今在非洲刚果等地萨普协会就出现了类似东方的奢侈品崇拜现象,说明东亚之后还可能出现奢侈品消费的富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