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老师的从教经验与他们的预先期待大相径庭:他们期盼阳光,却不得不经受酷寒长冬;他们付出爱心,结果却酝酿“仇恨”。学生的顽皮,家长的抱怨,学校的要求,社会的评判,以及面对升学备战教育的无力……种种困惑,让人无法对教职说爱!那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是否就是选择了一种磨灭锐气、耗尽精力、腐蚀人格的职业?教职是否只能让美梦成空?其实,教育界的实践经验已经告诉大家:让教师走出困惑、体验“教并快乐着”的路径就在于改善师生沟通方式。“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用它来比喻:只有师生和谐互动,方可弹奏美妙的教育乐章,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3。而在教学实践中,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试图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中学生生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美国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萌蘖于关怀伦理学。后者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内尔·诺丁斯既是奠基人之一。诺丁斯试图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全面建构关怀伦理学,更重要的是,诺丁斯将关怀伦理推进到了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充分考虑到情景因素中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及其在另一方所引起的感受和反应。其所提出的关怀型师生关系倡导建立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从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情景出发,关注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即双方面的情感交流体验,以及行为和反应是否有助于建立与维系彼此充满关怀的关系。在此理论前提下,笔者认为:教师若能采取以“关怀”作为与学生构建关系的方式,并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秉持肩负父母职责的自觉,既能在帮助学生学习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梅尔奥夫所说的“帮助他成长并实现自我”,同时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借由对中学师生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寻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可能。具体而言,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表述:(1)以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对关怀教育的内涵、具体内容与方法以及意义进行概括。(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角度对关怀的期待、理解和体验三方面对中学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分析现状中各种差异产生的原因。(3)通过上述分析,从教师角度对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提出了途径:爱与关怀的教育期待、尊重与信任的教育理解以及同生共赢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若能意识到关怀的重要性,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以“关怀”作为与学生构建关系的方式,同时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秉持肩负父母职责的自觉,既能在帮助学生学习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梅尔奥夫所说的“帮助他成长并实现自我”,同时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