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术界从社区服务向社区建设的转变这一学术上的自觉行为,反映出我们的城市社区研究缺乏对城市社区特别是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社区的基本性质的深层认识,因此认识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性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即是这方面的一点尝试。 文章首先根据社区内居民的阶层属性构建了社区的两种理想类型:自然型社区和阶层型社区,同时界定了本文中社区的范围、介绍了国外社区阶层化的状况。紧接着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必然性,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自然型社区分化形成的张力——自然型社区的分化所致的阶层分离倾向;阶层型社区优势形成的引力——阶层型社区的优势;稳定社会中阶层间的封闭性以及居民自主选择性的增强。 接下来文章在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可能性即城市社区阶层化的条件与机制: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并逐渐成为社会分层的中轴是社区阶层化的基本条件;土地区位优劣决定的住宅价格多样化使阶层型社区成为可能;住宅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是阶层型社区形成的动力机制;单位制的瓦解和职业流动的增大是阶层型社区形成的加速器。 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武汉市两典型住宅区的调查,给出了我国城市社区走向阶层化的实证证明,从而得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必然走向阶层化的结论。 最后,文章追溯了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历史,并认为目前我国城市中还是一种自然型社区占主导地位的状况,社区的阶层化程度不高,但目前广泛存在的住宅小区可以看作阶层型社区的雏形。同时,文章认为随着社区的进一步分化和阶层型社区优势的不断体现,阶层间走向进一步的封闭,在居民的自主选择下,这些雏形必将发展为成熟的阶层型社区,并据此展望了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