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与实施效果研究 ——以物产中大两次混改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国企发展状况和改革进程深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国有企业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因此,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既是出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量,也是基于保障人民利益的要求。但由于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一股独大”等固有弊端,其经营成果不如人意,竞争能力较为缺乏。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在进行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本阶段国企改革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即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此后,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多部指导性文件,逐步构建国企混改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同时,混改试点工作也在持续进行。自2015年起,“员工持股试点”、“区域性国资综合改革试验”、“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陆续推出。目前,国企混改逐步深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积极探索混改新出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力求实现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目的。浙江省是混改“6+1”试点中唯一的地方国资代表,是国企混改的领队人。作为浙江省混改上市第一股,物产中大成为推进混改实践的重点企业。物产中大用较短时间完成了“一次混改”,并在结束后积极探索“二次混改”。其进行的两次混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以及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选取物产中大两次混改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混改的实现路径及影响机理,并从财务维度和市场维度研究两次混改的实施效果。希望通过案例剖析,揭示国企混改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挖掘混改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价机制。最后,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国企混改的建议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第一章为导论。本章主要说明探究国有企业两次混改的背景,阐述研究意义,梳理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分析研究贡献及研究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首先界定相关概念,然后按照混改动因、路径和实施效果三大部分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第三章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阐述全文理论基础,其次分别分析国企混改路径及影响机理,最后阐述评价混改实施效果的两大维度及评价方法。第四章为全文核心章节,主要针对物产中大两次混改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章针对如何推进国企混改实践发展提出建议。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本章将对全文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并阐明研究结论,展望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首先,在混改路径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选路径主要包括四类常见路径和一类创新路径。“二次混改”路径提升了广度和深度,并根据实践需求进行创新。其次,在作用机理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机理可以分为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资源获取和战略转型四大方面。其中,股权结构是基础,公司治理是重点。此外,物产中大两次混改之间呈现一脉相承、逐步递进的关系。两次混改均给物产中大带来了正向的财务效果和市场效果。最后,国企混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一次混改”、“二次混改”甚至多次混改,不断解决国企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本文将研究重心从“一次混改”拓展为“两次混改”(包括“第一次混改”和“第二次混改”),对“二次混改”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分析。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围绕国企混改特征构建指标体系,提升国企混改实施效果评价的针对性。第三、在实践应用方面,本文针对如何把握混改本质、如何选择混改路径、如何寻找混改发展新方向、如何完善配套措施提出建议参考,希望有助于提升国企混改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其他文献
<正>几千年来,人们与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喜欢大象,崇拜大象,尤其是在传统文化里,"象"与"祥"谐音,故象被赋予了很多吉祥的寓意,如以象驮宝瓶(平),谓太平有"象";以象驮瓶插戟谓"太平吉祥",以象驮童谓"吉祥",以象驮如意,谓"吉祥如意"等等。朱富有先生这方象形的大象石,体态硕大丰满,头鼻如雕,体表深深的棱线刻画出足腹所在,而尾部渐收渐小,这恰恰是人们常识中,雄性动物臀部都小的认知,这样看来
期刊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大量的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随着乡村旅游多元蓬勃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经济复苏的主力军,乡村旅游也对农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社会治理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出发,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联系,
当前国家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敏感度,对青少年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以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创新加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时代生命力,它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对推动新时期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发挥湖湘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并有效融入学校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战略基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湖湘红色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校国家安全教育,筑牢国家安全基石。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些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广泛应用与实施,坚持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乡村生态旅游,加强乡村的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的互动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关系、互动融合发展的要求、意义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
网络社交依赖是个体自我调节方面的不足,不良的网络社交会削弱个体的社会融入和参与感,减少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从而形成疏离、社交焦虑或孤立等负面感受。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调查初中生人际困扰现状,明确初中生网络社交依赖对人际困扰的作用机制,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引入疏离感、社交焦虑2个视角的中介变量,从而对网络社交依赖影响人际困扰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网络社交依赖的问卷》、《疏离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家安全角度看,高校应主动适应网络安全领域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强化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但现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存在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教育形式过于单一、运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薄弱环节。高校应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内容,多措并举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构建科学的运行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筑牢网络安全意识,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长久以来,执行难一直都是我国司法界的难题之一,各种“老赖”层出不穷,导致债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此背景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应运而生。随着该制度应用面的不断扩大,失信联合惩戒适用泛化、失信人权利救济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健全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按照清单实施惩戒,加以有效的救济程序,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才能在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统一中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云养娃”作为一种网络行为,即以“云”空间为场所进行虚拟养娃。“云养娃”流行的背后有着时代媒介技术发展的影子,也反映出云养娃群体的审美心理状态。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情感与虚拟的赛博空间交集在当下的数字媒体时代日益频繁,越发人性化的媒介将人的感官无限延伸至“云”空间,“云”空间成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群体审美趣味集结的发生地。“云”技术定义着新的审美形式、审美渠道、审美感受;“云养娃”意味着属人的、具有
历史虚无主义恶意评价历史人物,罔顾历史事实,割裂历史进程,其实质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史学习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作用,需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三重逻辑上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把握。在理论逻辑上,需全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本质;在历史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