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上市公司以增发股份作为并购支付对价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相较于以现金支付的并购,定增并购中确认的商誉数额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对价的定增股份中含有股权溢价(即壳资源价值),这种股权溢价会导致并购标的作价虚高,进而导致商誉虚高,即定增股份的壳资源价值计入了商誉中。在我国企业上市审核严格且上市资格数量限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壳”就具有稀缺性和高价值性,当较高价值的壳资源计入商誉,将会形成虚高的大额商誉,使得商誉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出商誉本质和经济实质,有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并且大额的商誉在后期还存在较大的减值风险和盈余管理空间,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评价。研究问题: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探讨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能否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剥离出来单独确认、能否将壳资源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方式,以期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两种情况下壳资源计入商誉的情况,指出反向并购中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并选择上海华明反向并购法因数控的案例进行研究;其次,演示计算案例中大额商誉初始确认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大额商誉的来源,并进一步探究其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以及壳资源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问题;最后通过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其矛盾与问题,结合之前的分析,提出针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建议,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的反向并购中壳资源会计处理方法结论,并将此结论拓展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应该通过壳资源的价值计量将并购交易中的壳资源价值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壳资源后续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研究价值及创新:现有关于壳资源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是否能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不仅能丰富会计理论研究,还能解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确认含有壳资源价值的巨额商誉实务问题与矛盾,促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反映要素本质和经济业务实质,具有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经济高度发达,也是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地区。该地区各城市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理财活动需求日益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以其稳定性强、受经济周期影响小、风险相对分散的优点脱颖而出。随着国家对金融理财机构的准入条件逐渐降低,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等纷纷涌入市场,给银行金融理财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本文以浙商银行为研究对象,浙商银行金融理财业务有相对较好的业务支撑基础,但从金融理财收入占全银行营业收入比重来看,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从金融理财产
陕北地区自秦汉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秦汉时期有汉、匈奴、龟兹,魏晋时期有汉、匈奴、鲜卑、稽胡等族;至唐宋时期,先后又有汉、突厥、铁勒、吐谷浑、党项等族聚居,甚至还有粟特、吐火罗、吐蕃等西域各族迁入,形成了多民族大杂居的历史现象。本文以陕北出土唐宋时期墓志为中心,结合史料记载,尝试对其时陕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现象作一探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论述。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本文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