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DNA酶解物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及核苷酸具有抗氧化功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和开发潜力。DNA作为核酸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豆渣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核酸资源,其核酸含量占豆渣干重的1%左右。对于豆渣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于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糖等的提取和测定方面,尚未见有关豆渣DNA的提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而开展豆渣DNA的相关研究对增加豆渣的附加价值及核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试验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豆渣DNA的提取、纯化、酶解,并分析和比较了豆渣DNA与其酶解物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1)在豆渣细胞裂解试验中,以DNA提取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豆渣细胞的裂解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豆渣细胞裂解的最佳工艺条件:SDS浓度1.85%,裂解液pH值6,裂解温度81℃,裂解时间70min,液料比20:1。在此条件下,DNA提取率达到了0.625%。(2)在豆渣DNA纯化试验中,以蛋白质脱除率和豆渣DNA保留率为指标,比较等电点法、三氯乙酸法及高盐法纯化效果,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纯化方法——高盐法:用2/3体积的3mol/L, pH值4.8的醋酸钠进行DNA纯化,蛋白脱除率达85%, DNA保留率为83%。(3)在豆渣DNA酶解试验中,以酶解率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用牛胰DNA酶进行酶解,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2℃,pH值7,加酶量3000U/g,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3.5h。在此条件下,豆渣DNA的OD260为1.57,·OH清除率为49.25%。(4)在豆渣DNA及其酶解物的体外抗氧化试验中,主要研究了其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及·OH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豆渣DNA酶解前、后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相同浓度下,酶解后的抗氧化功效要优于酶解前,但低于Vc的抗氧化能力。DNA酶解物的还原力是DNA的2.5倍,·OH清除率是DNA的2.2倍,O2-·清除率是DNA的2.1倍,DPPH·清除率是DNA的2.4倍。(5)在豆渣DNA及酶解物的体内抗氧化试验中,以受试小鼠血清、肝脏及脑中的CA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为指标,比较了豆渣DNA酶解前、后及Ve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豆渣DNA及酶解物都能对正常小鼠起到抗氧化的功效,小鼠体内MDA含量明显下降,CAT、SOD、GSH-Px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存在量效关系。在相同浓度下,DNA酶解物组中SOD、GSH-Px和CAT活性的增加幅度以及MDA含量的减少幅度都明显优于DNA组,且高剂量组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说明DNA酶解后的抗氧化水平明显高于DNA。且酶解物高剂量组的抗氧化水平与Ve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了DNA及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探讨汉英两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礼貌原则,旨在通过两种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发掘言语应用背后的文化差异根源,从而使参与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Modbus通信协议。给出了单片机RS-485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在VB6.0编程环境下通过RS-485总线实现主控台PC机对智能仪表的控制。并且指出了在软件设计方
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一道恶化并相互交织,而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复合性污染在当今世界的农村中也最为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众多的污染主体和缺
目的:比较钛弹性钉(TEN)与接骨板治疗大龄儿童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放射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随机将33例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大龄儿童患者分为两组,采用
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在近距离编队飞行的小卫星上装载SAR天线,通过小卫星和SAR天线的协同工作,完成干涉SAR任务,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概念新体制雷达系统,其实现在基础理论
目的更进一步对中医特色外治疗方案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OPD稳定
【正】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古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生活斗争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正如罗卜桑却丹所述,“世人欲察夷族风俗人情,率先细究其歌曲唱词,便可知其人其性。
从三方面探讨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的方法。选用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同时使用碘化丙锭(PI)An-nexin V/PI.JC-1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三种方法的凋亡率分别是:2.60%,6.
随着无线宽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容量有了很大提升。各种差错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也为无线网络的可靠传输提供了一定保障。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无线通信网络的业务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