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给人类的生活、社会生产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导致了部分学生变得越来越懒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科技或机器去解决,为此本文聚焦如何去培养学生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将任务分析法应用到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为一线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研究添砖加瓦。本研究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课程标准对习题教学的要求,通过梳理大量的研究文献,分析当前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阐明论文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思路。理论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本论文的研究需要,笔者首先界定了“任务分析”、“问题解决”等核心概念,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图式理论的观点,结合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特点,分析归纳习题教学的任务分析基本程序:确定习题教学总目标--导出各层级目标--导出各知识细目--解题检验--提取有价值的观念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笔者根据教学研究需要建构了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模型: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活动探究--问题解决--素养落地。该模型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实施习题教学,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和活动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落地。实践研究:为检验本研究设计的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设计模型是否可行及有效,笔者选取广西贵港市某示范性高中两个学习水平相近的平行班为实践研究对象,以该校高一16班为实验班,实施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实践,高一17班为对照班,采用常规的习题教学。选取基于任务分析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共存”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习题教学设计作为本文典型案例分析。实践研究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中、后成绩进行统计,实践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任务分析的习题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和课堂满意度投票,并采用SPS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此外,在实践前后还选取了化学教师代表和实验班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根据以上研究数据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对如何有效实施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应用与迁移;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参与度和自信心;还可以使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更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降低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