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背景下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外语词汇教学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隐喻以及隐喻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很少有人通过调查学生词汇层面的隐喻能力发现学生隐喻理解和运用中的薄弱环节,也鲜有人对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外语词汇教学方法如何开展进行系统的阐述。本文正是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和外语词汇教学的关系,测试学生词汇层面的隐喻能力,探讨开展概念隐喻为基础的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论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论文第一章是国内外有关隐喻和词汇教学相结合研究的文献综述。国外有关隐喻和词汇的主要研究成果既有单纯理论探讨,如Frank Boers于1998年提出通过概念隐喻教授介词的空间延伸意义。也包括相关的教学试验,如Frank Boers2000年做了有关利用隐喻概念进行词汇教学的试验。Gibbs& O’Briend研究了概念隐喻对于习语和谚语理解和学习的驱动力。国内的学者林书武,束定芳,胡壮麟都强调了了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蓝纯著书对比了汉英空间隐喻。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学生词汇层面的实际隐喻能力对通过隐喻进行词汇教学加以系统阐述,以期将它作为现行词汇教学方法的补充促进学生词汇能力的提高和词汇教学的发展。第二章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概念隐喻和词汇教学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包括概念隐喻的定义,工作机制,分类和主要特征,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的区别。词汇的教与学都是复杂的过程,词汇在语言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因而探索有效而多元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意义。概念隐喻和词汇教学之所以能结合归根是由于语言和认知的密切关系,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实例揭示了隐喻包括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对于多义词,隐喻对于习语隐喻表达的具体意义。词汇层面的隐喻能力的培养对于词汇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最后归纳了隐喻能力的相关研究并尝试给出补充性的定义。第三章是有关于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在词汇层面的隐喻能力测试,具体包括从源域推测出目标域的能力,运用喻词的能力测试,以及考察学生运用母语隐喻造成的负迁移。受试的对象是85名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的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保证其信度,试题内容主要来源于隐喻数据库和Lakoff的著作以及大学英语教材。结果显示:学生的原始隐喻能力从高到低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喻词运用能力较差。文化,思维模式以及中西隐喻概念的差异给学生从源域推测目标域和用目标语思维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词汇的多义方面,对本身兼着名词和动词词性的单词的动词隐喻用法,对于习语的掌握很欠缺。第四章提出了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概念。这种教学法应该遵循五个原则:系统,交际,文化,认知和情感原则。要注意语境的运用。教授的内容既包括介词,词类为名词兼动词的多义词,动词短语,习语和隐喻性表达。具体的教授方法既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法也可用自下而上法。作者尝试着给出了教学模型。每种方法都有其利弊,尤其是这种方法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完善。本论文探讨了概念隐喻和外语词汇教学的关系,并尝试通过测试学生对隐喻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发现词汇学习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具体阐述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系统词汇教学法。本文提出的以概念隐喻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不过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还需要很多的教学试验来支持。相信多元的词汇教学法会促进词汇教学的更大发展,促进学生隐喻能力和词汇能力的同步提高。
其他文献
数控加工技术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产品自动化加工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技术。本文重点介绍零件数控加工中工艺过程和走刀路线的设
在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教学中心、智慧后勤体系、实验室管理和安防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展开了分析,发现在高校智慧校园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推
血浆输注在患者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然而,对于血浆的使用虽有明确的适应证规定,但在临床使用中对于血浆申请、输注以及血浆剂量均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将对不同类型血浆
如果企业沿袭静态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已很难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无法体现各种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贬值,而适时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各大高校愈发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尤其依托各个学生基层党支部开展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如今,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仅仅依靠以往
专书、专题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基础工程。本文以《晏子春秋》为研究材料,描写分析了该书中的形容词。第一章引言,交代了研究《晏子春秋》所依据的版本,该书的成书与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以来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保存了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史料,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而灾荒作为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关系到人
朱启钤是近代北京城市建设史第一人,他在清末(1906年—1907年)即先后任京师内城和外城巡警厅厅丞,创办了京师的警察和市政管理体制。在民国初年任交通部长和内政部长,对北京旧城
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化,突发事件爆发后,事件状态常常会在一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从突发事件整个过程来看,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处状态的变化,相应的处置方法也会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从"最大政治"的高度总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