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度假模式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宽城满族自治县南天门乡村旅游规划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6年,2.5天休假制度被逐渐推行,以短期度假、短距离度假的微度假旅游模式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乡村距城市较近、清新的空气、缓慢的生活节奏是不少城市人向往的绝佳度假场所。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过后,虽然逐渐走向产业化、规模化、有序发展的道路,但仍有不少村庄缺乏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导致乡村旅游中乡村文化严重缺失,不少乡村旅游开发者盲目开发,出现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情况,而这一切都影响着我国乡村旅游业整体品质的提高。  为更加科学的指导以微度假为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本文利用文献查询、现场调查、调查问卷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微度假旅游模式、乡村旅游规划概念进行论述,并对微度假旅游产生原因、旅游需求、旅游模式进行论述。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成功乡村旅游案例进行成功经验总结。  其次,对微度假模式下的旅游规划进行研究,乡村旅游规划共分为资源分析、定位与策划、布局规划、营销模式四个部分。资源分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定位与策划,区位分析、市场分析、竞合分析、SWOT分析;布局规划,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核心景点、旅游路线、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营销模式,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广告宣传、景区LOGO设计、旅游纪念品策划等。  最后将文中微度假模式下的旅游规划,运用到《宽城满族自治县南天门村乡村旅游规划》中,用实践论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总结性研究,并融入微度假旅游模式,以期为后期微度假旅游模式乡村旅游规划起到导向作用。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第一次超过50%,城镇人口数量首超农村人口,这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深刻的社会结构和机制变革已经悄然展开。城市的空间组织、产业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造就人。”住区环境的优劣与城市息息相关,住区环境是城市环境、文脉的延伸和延续,二者紧紧相连;住区环境与社会息息相关,良好的住区环
宗教旅游凭着其独特的文化性、历史性、神秘性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其在所有旅游类型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也愈加快速。在快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城市新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欧美国家的新区建设较我国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而我国的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居住区
居住小区商业最早作为小区配套出现,随着住宅商品化改革日趋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的消费要求已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向“高品质”的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深圳等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明显,功能单一的高科技园区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于此同时,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都要经历三个阶段:乡村支援城市;城乡独立发展;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即城乡一体化。目前,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城乡关系的第二阶段。
如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一样,坦桑尼亚城市区域面临着向居民提供高品质、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这一挑战性任务。该状况已成为一项艰难的挑战,并引发了各利益方的持续关注。联
郧县移民村的营建作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建设的一部分,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村落营建日新月异,速度一个快过一个,各种营建技术也大显神通。然而在这种光鲜的速度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