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是一种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肝脏疾病,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世界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地区,HBV携带者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0%,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例,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但至今尚无根治的药物和方法。现有抗乙肝药物其疗效距离清除病毒感染、治愈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目标尚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深入开展抗乙肝治疗潜在靶点及创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血晶素诱导HBV基因转染的HepG2.2.15细胞超量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HO-1),探讨了HO-1诱导表达与HBV复制(包括HBV抗原和HBV-DNA水平)的关系。第二部分: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人正常组织来源HL-7702肝细胞损伤模型和HBV基因转染的HepG2.2.15细胞模型,研究了菊苣酸等天然提取物的抗肝细胞损伤和抗乙肝病毒作用,包括对HBV抗原表达和HBV-DNA复制的影响。以期为HO-1作为抗乙肝潜在靶点和研制新型抗乙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一、HO-1诱导表达及其抗HBV作用研究将血晶素用浓氨水及超纯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试验所需溶液,与HepG2.2.15细胞分别作用1-6天,提取HepG2.2.15细胞Total 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RT-PCR法同时检测HO-1及β-actin基因的表达;提取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和HBeAg分泌量;采用荧光定量PRC法检测HBV-DNA复制量。结果显示血晶素可诱导HepG2.2.15细胞中的HO-1表达,HO-1表达上升的同时,HBsAg和HBeAg的分泌量下降,HBV-DNA的复制也受到了抑制,而且随着血晶素与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二、菊苣酸等天然提取物抗HBV作用研究本研究检测了菊苣酸类天然产物体外抗肝细胞损伤和抗乙肝病毒作用。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将试验药物与阳性药物拉米夫定(3TC)作用于转染HBV基因的HepG2细胞,提取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和HBeAg分泌量;采用荧光定量PRC法检测HBV-DNA复制量。结果表明,试验浓度范围内,与D-GalN模型组相比,所有试验药物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细胞活力,相同剂量下的保护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物水飞蓟宾;试验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之后,对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相同浓度时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总之,本论文采用血晶素诱导HepG2.2.15细胞中HO-1超量表达,探讨了HO-1诱导与HBsAg、HBeAg表达和HBV DNA复制的关系,证明了HO-1具有直接抗HBV作用,为HO-1作为抗乙肝药物研究和抗乙肝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同时,利用HepG2.2.15细胞和D-GalN诱导的HL-7702肝细胞损伤模型研究了菊苣酸等天然提取物的抗HBV和抗肝细胞损伤作用,为酚酸类化合物,尤其是咖啡酰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