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商品,其进出口的价格均采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价.上海商品交易所的铜价是国内生产与消费企业进行买卖的价格基准.但这种接轨只是单方面,即进口时,自由进入,出口时,却受到限制,除非采用进料加工,否则禁止出口.由于目前国家的这种奖进限出政策,使得国内有时成为国外铜的仓库,大量的库存遏制了国内价格,使得国内铜生产企业受损.因此应尽快放开出口,由市场来调节需求量,由供需来决定价格.目前正是由于国家的这种奖进限出政策,使得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的铜价不完全一致.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铜商品,据海关统计2000年,共进口电解铜667、668吨,铜业矿1,813,288吨,废杂铜2,501.131吨.这些铜商品的进口均采有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为基准.由于铜价不仅每时在变化,而且波动十分剧烈,2000年铜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400美元,进口时如果不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期货保值的话,其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但目前国家却禁止企业和机构在境外做期货.该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剖析期货价格对中国铜企业生产的重要性,由于国内外两个期货市场的差异性,中国铜企业进入这两个市场的不完全,导致中国铜企业发展道路不畅.在中另即将加入WTO之即,希望国家尽快取消电解铜出口禁令,允许生产企业开展境外期货保值业务.文章首先介绍了期货合约,期货的功能,以及对铜企业的影响接着介绍了中国的铜企业和他们进军期货市场的历程,然后探讨了期货价格对中国铜企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