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细胞极化群体及自然杀伤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zhang7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阐明辅助性T(Th)细胞极化群体(Th1/Th2/Th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采用流式细胞分析(FCM),对慢性HBV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内IFN-γ、IL-4及TGF-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Th1/Th2/Th3分别占CD4~+T细胞的2.3%~18.6%,0.9%~9.2%和0.7%~7.1%。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CHB;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其比例也明显减少(P<0.05),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CHB组及对照组(P<0.05)。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提示Th1细胞类因子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而Th3细胞与Th2细胞协同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并可能与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状态相关联。 同时第二部分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慢性HBV感染者PBMC内IFN-γ、IL-4 mRNA的表达情况。在静息期,无明显的IL-4及IFN-γ mRNA的表达;活动期IFN-γ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恢复期(100%:50%;p<0.05);恢复期IL-4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活动期(87%:13%;p<0.05)。结果提示在CHB,IFN-γ作为免疫调节以及IL-4作为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可能性,Th1/Th2细胞因子可能分别与肝组织炎症呈正负相关。 为了解Th细胞极化群体在CHB肝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本文第三部分采用有限稀释法,建立了CHB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HBcAg特异性Th细胞克隆,并对所获得细胞克隆进行分析。发现自肝组织分离的HBcAg特异性T细胞克隆,92.5%为CD4~+表型,以Th1为主;而来源于外周血的T细胞克隆主要以Th0为主,并与HBeAg是否阳性无关。仅15%(6/40)的T细胞克隆呈现明显的HBcAg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肝组织及外周血占主导地位的Th细胞极化群的不同,较高比例的Th1细胞在肝组织炎症局部的聚集,提示在HBV的免疫发病机理中,Thl细胞可能起重要作用。 为阐明自然杀伤性(N卜T细胞在HBV慢性感染中的作用,本文第四部分对慢性 HBV感染者 PBMC,用重组人几上八L上 诱导 14天,采用 FCM分析CD3+CD56+T eK*)细胞的百分含量,并采用’℃r释放试验,对诱导后的细胞样品进行细胞毒性试验。CD4+NK-T细胞的含量在正常对照组、CHB组和 AsC组分别为 18二e4.20,6.9512.85和 1.50if.30,CDS”NK-T细胞的比例(%)在正常对照组、CHB组及 ASC组分别为 2.70土 1.10,2.Zbel.40和3.1010.70。AsC组的细胞毒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 CHB组(P(0刀5);阻断实验证实CD4+NK-T细胞为具有细胞毒性的效应细胞。提示慢性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其CD4+NK-T细胞数量的不足相关。
其他文献
采用渐开线齿轮替代RV传动中的摆线针齿,重新设计了一款渐开线2K-V型行星减速器,并建立了减速器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减速器关键的第二级内啮合进行静力接
EIGRP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是思科公司的专用协议。它是对IGRP动态路由协议的增强,解决了IGRP的不足和缺陷。
肝星状细胞(HSCs)是肝纤维化效应细胞(肌成纤维细胞,MFs)的主要来源。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的逆转和恢复伴随着活化HSCs的清除。已知的四种清除方式中,细胞凋亡、免疫清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是骨髓中一种非造血类的干细胞。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