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溶洞非常发育,基质基本无储渗能力。进年来的研究表明该油藏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特征不稳定,地质认识程度不足。截止2011年12月底塔河采油三厂共有关停井101口,其中曾建产井47口,未建产井54口;在47口曾建产井中初期中高产井26口,投产即低效井21口。101口停产井及未建产井占到全厂360口完钻井数的28.1%,如何挖掘这些井的潜力是实现油田高效开发的关键之一。在前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人们认为托甫台区裂缝以水平缝及低角度裂缝为主,由于埋藏深、开采速度快裂缝易闭合。本文就是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评价在油田生产过程中裂缝闭合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历程的详细研究,并充分调研、系统整理有关裂缝闭合的理论、实验以及现场实例,对裂缝闭合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做出研究成果,找出影响裂缝闭合的关键因素。再根据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结合裂缝闭合的影响因素,重新对托甫台区的储层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再认识。最后在新认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该区已开采油井的开发特征,并评价裂缝闭合对各类油井开发特征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油藏开发过程中,裂缝闭合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大量碳酸盐岩的室内裂缝闭合实验均表明覆压在增加至几个MPa时裂缝的导流能力就已发生较大变化,在塔河油田的开发过程中,许多储集体较小或能量不足的井压降都达到了10MPa以上,部分井甚至下降了20MPa或更多。(2)该区溶洞、裂缝-溶洞型储层较发育,在这两类储层中,裂缝所起到的储渗作用并不能占到支配地位。而裂缝型储层由于开井后的产能较差,多数不建产。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人为因素,在油田布井过程中一般都选择较发育的大断裂周围或是预测的溶洞发育层段,这一过程客观上避开了裂缝占支配地位的储层。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以被基质围限的单个连通缝洞单元为开采单元,故其开发特征的独立性非常强,该单元受什么储层支配,就表现出哪种开发特征,这是与其它裂缝性油藏所不同之处。(3)该区油藏低角度缝的发育情况远不如想象中的丰富,多数井段中观察到的是多角度裂缝交叉组合形成网状系统,这样的层段裂缝闭合的程度应该是很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角度缝闭合的影响。(4)托甫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油藏溶洞型储层的生产特征主要受到溶洞规模大小,以及油层能量高低的控制,裂缝闭合在其中起到的影响因素较低;裂缝-溶洞型储层其生产特征主要还是受控于储集体的规模和油层能量的大小。(5)裂缝闭合对整个油田的产能影响不大。类似于托甫台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产量主要由溶洞型储层、裂缝溶洞型储层提供,这些储层对于裂缝闭合的敏感性较低;且托甫台区多数油井均以酸压完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裂缝闭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