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局部注射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栓通(三七总皂甙)局部注射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三七总皂甙局部注射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作用,并评价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方法:  本研究所有病例来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骨科门、急诊,同时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录入63例新鲜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机分组分为A组31例(治疗组):骨折经手法复位后在患肢骨折断端局部注射血栓通2ml配合口服伤科接骨片。B组32例(对照组):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配合伤科接骨片口服,未在骨折断端局部注射血栓通。  治疗方案:所有病例都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使用血栓通加注射用水稀释至40mg/ml,取2ml局部注射于患肢骨折断端处。注射时间为骨折复位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共4次。对照组治疗方案:使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不给予局部注射血栓通,两组均按疗程口服伤科接骨片,并于伤后第4周、第8周复查患肢X光。根据患肢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骨折端新生成的骨痂量以及骨折部位的骨密度来进行评估,然后完成既定观察指标的资料收集。并且自骨折当天算起,3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结合门诊复诊时所得数据,所有数据经SPSS17.0进行分析,通过检验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两组病例经治疗后,治疗组第1周及第2周的疼痛及肿胀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6周的疼痛程度与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4周及第8周的骨痂量与对照组第4周及第8周的骨痂量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第6周与受伤当天的骨密度差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病例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局部注射血栓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实现微创操作,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周期缩短,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该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在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Schuster谱和KORRECT统计方法,以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及其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Schuster谱分析确定地震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并依据主要周期确定脉冲宽度,并利用KORRECT方法进一步验证地震序列主要周期的显著度。结果显示,2011年盈江Ms5.8级地震序列有明显的日潮和半日潮2种周期成分,并且这2种潮汐周期都检验出了类似正弦曲线的地震活动分布。
坚定信赖自动化和电气化的加拿大国际镍公司,正在进行从地表远距离控制铲运机的试验。该公司也许是正在发展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电动汽车。它是目前最大的且自动控制的汽车。
西红花 (藏红花、番红花 ) (CrocussativusL .) ,为鸢尾科植物西红花的柱头 ,是名贵的中药材 ,现我国部分地区引种成功 ,但西藏并没有种植栽培的历史。因此 ,研究和探讨西红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各个学科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性逐渐显现出来。历史学科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的终生发展过程中是一块重要的知识,是促进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科学思维形成必备的内容,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但是,在很多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学科就不感兴趣了”。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集中反映了他独特的医疗经验和理论见解.该课题是对张锡纯治疗中风病及用药特点的研究.其目的主
目的:  比较综合健康管理与普通住院管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下的生活质量是否存在差异性及差异性有无统计学意义,为如何提高现阶段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老
诺里利斯克铜—镍硫化矿石选矿中用氮气代替空气,使铜、镍、钴的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诺里利斯克铜—镍硫化矿石物质组成的特点是含镍矿物(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铁
该试验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来检验针灸的抗突变效应.结论:针灸(针刺足三里穴、艾灸关元穴)可以预防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嗜多
简述 UK-12井下运矿车液压系统的研制过程,及其转向、车厢斗举升和行驶制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元件选择。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UK-1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