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现代化的成效。就时代发展而言,村民需求增加、素养提升,村内改观巨大等,均深刻地体现在农村社会的发展中,但相较城市,依旧薄弱。就国家发展战略而言,如果说用“现代化”一词来形容目前的农村,显然是有差距的。要达到全面的现代化,农村的“成长”不能轻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农村与农业并重,提升了农村的地位。此外,农业农村部的组建,也体现了新时代下党对农村的重视程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基础、核心、保障的层面指出,农村现代化包括“物”、“人”、“治理”的三层内涵,为新时代党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新的目标指向和建设方向。本文以这三层内涵为划分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新时代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查找、梳理相关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找寻其思想来源,探讨其理论、实践意义,研究其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归纳党在农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力图为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继续推进助力献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绵薄之力。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一些有关本文写作的基本问题,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提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其思想来源、时代背景、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新时代党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三部分是对新时代党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研究。首先是从基础层面、核心层面、保障层面论述其所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其次是农村建设的开展应由哪些主体来推进,各自应承担何种责任;最后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第四部分则是以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三个目标为出发点,分别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整理和研究。其中,基础层面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社会保障来推进;核心层面则包括干部队伍、人才机制、人文治理等;保障层面主要是指治理理念、体系、机制的完善。第五部分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本经验。从党的领导、村民权益的维护到保障民生、制度建设,再到自主探索等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深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复杂的环境。网络为各种思想提供了更为自由开放的话语场域,但也助长了思想文化领域中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其中,民粹主义依托互联网衍生的新形式——网络民粹主义正愈发灼热,其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民粹主义在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在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侵袭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表现在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着眼全国大局,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太岳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属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因依托太岳山脉首建而得名。根据地建立初期,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普遍较低,不能满足根据地建设和全面抗战的需要。为了改变落后的社会文化状况,太岳区的党组织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在学习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
学位
爱国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国人思想的观念上层建筑,亦是维护国家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它是鼓励中华民族从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国家建设的内在凝聚力,是引领时代更替发展的航标。国家安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促进国家安全的精神纽带。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会受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环境的影响,必须形成高
卫生宣传教育是向大众普及卫生知识、宣传防病常识,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世纪40年代的太行革命根据地,自然环境恶劣,战乱灾荒不断,再加上长久以来形成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卫生陋习的影响,根据地人民身体素质低下,生活环境脏乱不堪,社会秩序也较为混乱。对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初步改善了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提升了民众的身体素质,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与青年有着紧密的联系。华北事变后,为适应统一战线的要求,党团负责人审时度势地对共产主义青年团进行群众性改造。自1936年春开始,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建起了青年救国会,并逐步取代了先前的青年团。山西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通过“牺盟会”和“战动总会”开展政治动员,先后筹建了十几个县的青年救国会。但各地之间缺乏联系,不利于统一青年工作的步调。于是,在地方党委的推动下各地青年工作的负责人齐
学位
展览会是一个社会的“窗口”,集中展示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办展览会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动员抗战的巨大作用,且当时的办展经验对当代的展览会事业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近代意义上的展览会是一种新事物,最早是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欧风美雨传入中国的。自展览会进入国门之后,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由“炫奇”、“睦谊”到“商战”、“文明”,由较为抵制到积极参与再到主动举办的曲折过程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