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强化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之一,这可能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紧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关。临床根据其发病特点将便秘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1ow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是便秘的常见类型之一,大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它的主要特点是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主要表现是长时间的大便次数减少,无便意或者排便困难,有时会伴有纳差腹胀等。其病因是由于各种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使胃肠道受到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粪便留滞时间过久而形成本病。辅助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可表现为传输时间延长,而直肠测压、钡剂灌肠、排粪造影以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等均无异常。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比较多,但至今未有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结肠平滑肌病变,结肠动力失调,结肠神经纤维以及神经递质的分布异常等,表明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和平滑肌的改变可能是影响慢传输性便秘发病的关键因素。Cajal间质细胞作为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它的分布和功能异常在胃肠道动力紊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肠外神经因素、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结肠传输减慢从而导致慢传输性便秘的发生。随着胃肠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慢传输性便秘发病机制的认识将会得到更多的进展。对于慢传输性便秘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不同作用机制的泻剂和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其他的方法还有心理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放置胃肠起搏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中医中药等,但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物治疗除了服用不方便以及本身的毒副作用外,还可能出现药物依赖等,生物反馈治疗仅对较轻的便秘和特发性便秘有效果,手术切除和放置胃肠起搏器具有费用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易复发等缺点,故在临床应用并不广泛。近年来进行骶神经刺激治疗便秘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已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我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慢传输性便秘历史悠久,在多部医学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近年来已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设想八谬穴埋线进行刺激的技术与骶神经刺激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理论相结合,可能在临床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方面创新性地诞生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木课题通过建立一种制作方便、符合慢传输性便秘临床特点、稳定可靠的大鼠模型,探索性研究八髎穴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初步结果,阐述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并在临床初步进行八髎穴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尝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经验和依据。实验一SD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目的:用洛派丁胺灌胃的方法建立慢传输性便秘SD大鼠模型,通过实验评价模型和临床疾病的相似程度。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埋线治疗组、电针治疗组。造模各组按大鼠2mg/kg/d,给予洛派丁胺灌胃,共15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等渗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结束后,观察大鼠粪便性状,测量粪便干重,应用生物染色炭黑墨水灌胃法测定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结果:造模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前比较,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0.05);粪便粒数明显减少(P<0.05);粪便干重明显减轻(P<0.05);含水率明显减低(P<0.05)。空白组粪便外观质软、体积大、水分多,造模各组则粪便外观质硬、体积小、水分少。结论:本研究通过洛哌丁胺灌胃的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建立慢传输型便秘SD大鼠模型。该模型符合便秘的疾病特点,安全性好,容易进行肠道肌电生理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各种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实验二八髎穴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SD大鼠模型的肠道传输功能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八髎穴埋线对慢传输性便秘SD大鼠模型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实验一的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SD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八髎穴电针治疗组、八髎穴埋线治疗组。各组SD大鼠治疗20天后,采用炭黑墨水灌胃法测定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黑染肠管占整个肠管的比例;并观察大鼠结肠生物电振幅和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空白对照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与其它各组排便时间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其它两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呈下降趋势。治疗10天时,电针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埋线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治疗20天后,电针治疗组、埋线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两组和治疗前自身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各组治疗前后黑染肠管占全肠道比例来看,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检测大鼠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振幅和收缩频率,电针治疗组的两项指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略高于埋线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的频率略高于模型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治疗组和埋线治疗组的收缩振幅则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两项指标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用大鼠模型分组进行八髎穴电针刺激和埋线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肠道传输功能,缩短肠道传输时间。电针组起效快,埋线组起效慢,最终都能达到改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作用,且效果相近,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来实现的,而和增加平滑肌收缩的频率无关。实验三八髎穴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八髎穴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八髎穴埋线2周1次,共2次。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共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大便性状评分、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35%、50%,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40%、47.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自发性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48小时和72小时残留标记物数目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八髎穴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能够改善大便性状、增加肠道的排便次数,降低粪便残留。是一项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好,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并且疗效和口服胃肠动力药物相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进行技术规范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其他文献
就我国现阶段石油开采现状而言,已进入二、三次采油阶段,从地层中开采出的原油含有大量的水,给之后的储运、加工环节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为了降低原油中的含水量,需进行油水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说聚焦于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承受的种种精神压力,她们精神上的醒悟和为了追
由于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的引导、动力电池续航性能的改善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正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未来可入网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将对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视作为大众长期以来的精神陪伴已走过多年岁月,播出频道也由央视到地方频道进行了专业划分,几乎各个省市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而近些年,由于我国水稻单产增加缓慢,部分地区出现产量增长停滞的现象,因此,未来我国的水稻产量能否满足日益
保外就医作为我国监外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从保护罪犯健康权和生命权角度出发设立的,不仅体现了我国对罪犯的人文主义关怀,也符合国际上刑罚日益宽和的趋势,保外就医制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重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学复兴已是阻挡不了的潮流。“国学热”如燎原星火,政府、学校、社会,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国学启蒙
东亚政策是美国整体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政策的变化总是会引起各个国家的关注。近年来,美国国内遭受经济危机创伤,国内经济低迷,人民和政府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
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党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剖析了微信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的积极作用及面临的
目的:比较膝顶旋提后伸扳肩法和仰卧抱胸压肘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