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空间分异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调整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居住空间资源的公正性,提高城市整体生活质量。通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及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年之前和1990-2010年南宁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1990年之前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主要参阅历史文献资料,而1990-2010年的研究主要采用因子生态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1950年前,南宁受战争、政策等的影响,发展缓慢,南宁城市社会空间在宋朝初步形成“两商一官”格局,并在民国形成面、带、点格局。(2)1950年至1990年前,南宁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张,人口迅速增加。南宁市初步按照“类同心圆模式团块状”发展,并在1978年后依据该模式迅猛发展。影响因素中,1978年前主要受政治的影响,1978年后主要受经济的影响。(3)1990-2010年,均以“类同心圆模式团块状”快速发展,但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对1990年南宁市中心区12个街道办事处,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选取了59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了9个主因子,分别为“人口密度因子”、“科教文化因子”、“家庭规模因子”、“第三产业因子”、“地质采掘因子”、“服务业因子”、“城市新开发强度因子”、“人口迁移因子”和“交通邮电行业因子”。进而在各街道办事在各因子的总得分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宁市中心区的社会区进行聚类分析,把中心区空间结构分为四类,分别为人口密集的普通市民聚集区、流动人口聚集区、知识分子聚集区和服务业从业者为主的聚集区。对2000年南宁市中心区13个街道办事处,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选取了7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了6个主因子,分别为“房屋住宅质量因子”、“贫困人口因子”、“科教文化因子”、“人口迁移因子”、“住房规模因子”、“外出人口因子”。进而在各街道办事在各因子的总得分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宁市中心区的社会区进行聚类分析,把中心区空间结构分为四类,分别为普通市民聚集区、知识分子聚集区、贫困人口聚集区和外出人口聚集区。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提取了“人口密度因子”、“商业服务业因子”、“农业人口因子”、“高素质人口因子”、“科教文化因子”、“人口迁移因子”以及“外迁人口因子”等7个因子。进而在各街道办事在各因子的总得分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南宁市中心区的社会区进行聚类分析,把中心区空间结构分为六类,分别为混合聚集区、工人聚集区、行政机关从业者为主的聚集区、农业人口聚集区、知识分子聚集以及商业服务业从业者为主的聚集区6个社会区。(4)1990-2010年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主要受宏观发展政策、南宁市历次规划和经济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