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53年,玛丽一世继任英王后,废除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时期的相关法案,中断了都铎宗教改革的进程,恢复了英国的天主教信仰;同时,她还采取极端手段,大肆迫害新教徒,许多著名的新教改革家,如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伍斯特主教休·拉蒂默、伦敦主教尼古拉斯·里德利等,被处以火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新教徒即“玛丽流亡者”被迫逃往欧洲大陆。本文借助于英文资料,试图梳理这批新教徒流亡欧洲大陆的主要活动,探析他们对伊丽莎白女王的宗教和解以及英国清教运动的影响。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梳理了“玛丽流亡者”的背景和构成。这些新教徒流亡欧洲大陆的直接原因是天主教女王玛丽一世的宗教迫害。她通过废除宗教改革法案恢复天主教信仰,通过焚烧新教徒的残酷刑罚震慑广大新教民众,通过接纳教皇代表实现对罗马教廷的顺从。“玛丽流亡者”构成多样,中青年男性占大多数,许多人来自英格兰东南部各郡。其中,神职人员居多,此外还有乡绅贵族、商人银行家等各种职业和阶层的人。通过与欧洲大陆新教徒的联络以及对定居点和流亡路径的选择,他们为流亡生活做了适当的准备。第二章选取埃姆登、法兰克福和日内瓦三地的“玛丽流亡者”团体为研究对象,着重交待了新教流亡者在欧洲大陆的主要活动情况。他们在那里接受了相较于英国国教更为激进的新教思想洗礼,尤其在宗教礼仪和教会管理制度方面,深受加尔文主义的影响,他们希望回国后对安立甘宗进行改革。第三章分析了“玛丽流亡者”回国后对伊丽莎白宗教和解以及英国清教运动的影响。在他们的支持和辅佐下,伊丽莎白女王重新颁布《至尊法》,修订《划一法》,并公布《三十九条信纲》,旨在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国教会,以维持国内和平,维护英吉利民族利益。但是,随着国内情势好转和国际环境恶化,一部分人要求净化国教会,清除国教礼仪中的天主教残余,由此开始了清教和国教的斗争。到16世纪七八十年代,一部分清教徒将改革目标指向教会管理制度,将清教运动推向高潮。同时,清教神学家约翰·诺克斯在苏格兰建立长老制教会,对英格兰的清教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语部分通过阐述三个问题对论文主旨进行升华:一,新教流亡者的共同特点及其与新教徒在欧洲大陆流亡期间的转变和伊丽莎白宗教和解政策的关联性;二,新教流亡者在清教运动中表现出的局限性与原因所在;三,新教流亡者在英国宗教改革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