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远源岩性油气藏成藏机制与模式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源岩性油气藏为油气生成环境与成藏环境的温压等条件差异明显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沉积地层具有多温压系统的特点,为远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本论文从成藏静态要素分析入手,以输导体系为主线,成藏机理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成藏期温压场特征、油气输导格架及流体驱动机制,揭示盆地远源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油气运聚过程,阐明其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盆地内发育C-T2储层与T3区域盖层、Jib储层与J1s盖层、J2-J3储层与K1区域盖层、K2-E2储层与E3盖层、N1储层与N2盖层等5套储盖组合。岩性圈闭的形成受古地貌、物源及沉积体系空间匹配关系的控制,多分布于盆地东、西隆起区向中央坳陷过渡的陡坡区以及盆地内部凸起向凹陷过渡的缓坡区,与烃源岩相隔较远,且垂向上由多套区域盖层相隔,成藏条件复杂。远源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输导体系主要由多旋回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与垂向断裂及多期叠置发育的大型三角洲砂体组成。盆地内各构造单元油气远源运聚的输导格架多发育于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定型于燕山期构造运动;除西部隆起、莫北-莫索湾地区输导体系受车-莫古隆起的发育与演化改造外,其他构造单元输导体系形态自形成后基本保持不变。输导体系有效性及输导机制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及古构造形态对油气远源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在垂向上发育P-T3、J1-J1s和K1tg-E2-3a三套相对封闭的地层温压系统,分别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和始新世,垂向上将盆地分为C-T3、J1-J1s、J2-K1、K2-E3及E3-N等5个成藏系统。燕山期断裂活动强烈、地层温压能量调整、超压流体释放,一方面为远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则对油气运聚提供输导动力。喜山期,盆地主要为南降北升的掀斜运动,断裂活动微弱,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准噶尔盆地远源岩性油气藏多形成于燕山构造运动时期,其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古构造形态、盆地温压场的形成与演化及断裂垂向输导空间的有效性。依据油气远源聚集的动力学过程,认为断压控制油气越层运移充注是该区远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机制。根据油气成藏输导动力及输导体系的组合类型与作用特点,提出高能驱动-油气越层多阶式成藏、低能驱动-油气越层多阶式成藏、低能驱动-油气越层单阶式成藏及高能驱动-油气越层单阶式成藏等4种远源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其他文献
转子不平衡是旋转机械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转子自动平衡控制技术作为解决转子不平衡问题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如何从控制策略上提高其平衡效率和平衡精度是其中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对于转子自动平衡方法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阶段,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高效、稳定地减小转子不平衡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针对单平衡面双配重块
黑47区块位于大情字油田向斜构造的西翼,区块西部发育一条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为低孔低渗岩性构造油藏,该油藏总体表现出储层物性较差,但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低的良好开发特征
当今,地震信号广泛应用于地下岩石的岩性信息、储层的物性信息以及地质体的构造信息挖掘中。地震信号的性质是由地震属性来反应的。然而,地震属性的种类也会随着提取地震属性
塔什库尔干地区由于其自然条件恶劣,长期处于高寒、缺水、风沙大的环境中,以至于人烟稀少,给地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这地区的地质工作不仅成本高,同时这地区在应用传统地质
在连铸过程中,结晶器是连铸机中的铸坯成型设备,是连铸机主体设备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结晶器的设计和热工作状态对连铸机的生产率和铸坯质量密切相关,而且结晶器内部钢水凝固
学校与家庭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为了让学生身处优越的成长环境,学校与家庭一定要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实施合作教育,以此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胜利开
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总体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但大量的剩余油仍然存在于地下,如何准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并提高采收率成为当今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
摘 要:在工业生产中,料位开关作为基本的仪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产品工作异常,料位开关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工作,经排查很多都是对产品使用不当或是安装不当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料位开关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阐述,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料位开关使用改进措施。  关键词:氧化铝厂;料位开关;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Q1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以交互理念开展食用菌产品品牌设计,基于食用菌产品品牌设计的现状分析,在食用菌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中融入交互理念,提出了一些交互设计策略.交互理念在食用菌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广域电磁法是何继善院士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的人工源频率域电磁勘查方法。为了研究这一新方法在实践中的有效性,选择大杨树盆地(油气远景区)进行了首次野外试验,并以此作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