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多恩作为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之父,是国内外诗歌研究的热点。他的作品主要包括:《歌与十四行诗》,《哀歌》,和《神学诗》等。其作品中充满了新颖却又晦涩的奇喻。对很多评论家而言,多恩的诗歌主题主要表现为爱情、死亡、和宗教。而多恩的爱情诗又被称为情爱诗,因其诗中充满了对性爰的描写而得名。情爱诗主要包括《歌与十四行诗》和《哀歌》。它们往往被认为是诗人对爱情的玄学派奇喻的集中体现。但是,这种解读不仅迷惑了读者,还使读者对多恩情爱诗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文本,从而使得诗歌的潜文本无法得以显现。正如有评论家指出,在多恩的情爱诗歌中,诗人写入了政治、宗教,使得其中的情色话语、政治话语、宗教话语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对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的历史文本重构。而正是这样一种潜文本的存在,使得读者认为多恩的情爱诗晦涩难懂,不知道诗人对于“爱的供给”,“政治”,“宗教”的书写是在体现一种什么样的诉求;有的甚至将其误认为是一种淫秽的产物。那么,多恩的情爱诗歌到底是在书写一种什么样政治诉求呢?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分析。新历史主义为我们挖掘潜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的互文研究:即在处理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上,不再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作品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而是强调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这不仪说明于历史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更强调了文学作品对历史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作用。本文将采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多恩的情爱诗。本文认为,在多恩的情爱诗中,反复出现的求爱对象—女人公,是对伊丽莎白女王的隐喻;其在《歌与十四行诗》中对于求爱对象完满精神之恋的渴求与其在该诗集中对于求爱对象肉体之爱的渴求构成矛盾;而该矛盾正是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矛盾的政治身体的隐喻。在《哀歌》中,诗人表现出对“爱”的极度失望从而对求爱对象—伊丽莎白一世进行极度的日化,在诗歌中体现为两种病态的身体:浮欲化的身体和妖魔化的身体。而这两种身体正是对伊丽莎白一世政治身体的书写,从而与诗中所提到的以及伊丽莎白一世对公众所宣扬的代表纯洁、美德、公正的神圣的政治身体构成矛盾。这两类对伊丽莎白一世矛盾的政治身体的书写是对女统治时期历史语境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历史文本重构,表达出多恩的政治诉求:一、表现出多恩对女王政治身体的怀疑和焦虑。以女王为中心的统治违反了国王二体论的宗教传统,即:国王的身体是对上帝之子基督身体的模仿;这样的女王二体论在宗教上就是荒唐的、不成立的、悖论的;悖论的;二、女王以利用性别之便的政治手段使她的政治身体沦为以情人身份存在的肉体,成为了朝臣、野心家窥探、亵渎、践踏的对象,这使英国战事连连,人民赋税累累,表现出诗人对女王统治的极度愤慨。此外,多恩这样的历史建构还旨在博取伊丽莎白—世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的认同,以此实现多恩的政治抱负。因为有着天主教背景的他一直被排开在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主流之外,而埃塞克斯不仅是反对女王统治的有力代表,更是对宗教持包容态度、有希望继承皇权的接班人。因此,多恩的情爱诗歌中对伊丽莎白一世矛盾的政治身体书写不仅是历史文本性的体现,同样也是文本历史性的证明。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多恩和他的情爱诗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此外,还将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基础和意义,以及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安排。第一章将进一步阐释什么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并将该批评方法中的文史互证作为论证本文的依托。此部分首先论证了多恩的情爱诗歌是怎样影射伊丽莎白一世,它包括多恩在情爱讲坛歌中三个方而的影射:对“爱的服侍”的影射,对“女王政治身体”的隐射,以及对“多恩的政治诉求”的影射。第二章主要分析伊丽莎白女王矛盾的政治身体在多恩的情爱诗坛歌中如何得以体现。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歌与十四行诗》中,该矛盾的政治身体表现为以女王为中心的国王二体论中的政治身体和以基督为中心的国王二体论中中的政治身体;另一种矛盾的女王政治身体主要表现在《哀歌》中。在《哀歌》中,女王的政治身体仅以其自然身体或肉体的形式存在。具体表现为浮欲化的政治身体和妖魔化的政治身体。这与伊丽莎白一世一直标榜的美丽、贞洁、公正政治身体相悖。并且,这种政治身体一直以一种隐文本的形式存在《哀歌》之中,与多恩所描写的两种肉体化的政治身体形成矛盾。同时,这两种肉体化的政治身体又构成了伊丽莎白女王病态的政治身体。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诗人多恩对女王矛盾的政治身体的书写动机。该动机在于多恩的政治诉求: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宗教诉求;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政治抱负。同时,这样的书写达到了对于女王的治身体进行历史重构的目的。结论表示,多恩的情爱诗就是对伊丽莎白女王政治身体的矛盾书写。同时也是对伊丽莎白一世执政的文本反映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