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碳排放大国。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为76.69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的24.66%。广东是中国经济、人口、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省。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将广东省列入国家低碳试点范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下达给广东的减排任务是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均为全国各省(区、市)中最高。广东碳减排的压力更为迫切,急需行之有效的碳减排对策。因此,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对广东省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以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统计分析、系统聚类、LMDI因素分解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等方法,定量核算广东省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经济、人口、技术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定性关系;基于Kaya恒等式分别建立了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首次将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建成区人口密度指标纳入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模型中,并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广东省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定量化的研究;首次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21市4类能源消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逐年增加,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终端消费和火力发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发现人口规模与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人口增速与碳排放增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目前广东省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来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LMDI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影响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均表现为增排效应,其中,土地城镇化的增排效应强于人口城镇化的增排效应。“十一五”之前,建成区人口密度对碳排放的效应不稳定,“十一五”期间开始稳定表现为减排效应。由于各减排因素的减排效应不足以抵消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增长、城镇化率的提高等增排因素产生的增排效应,因此,从1996年到2011年广东省的碳排放总量还在逐年上升,而且这种上升的趋势在今后一个时期还难以遏止。   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4个碳排放指标中,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密度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存在局域显著集聚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不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在2011年存在一个局域显著集聚区。人均碳排放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空间滞后模型是最适合的模型。该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在选取的6种空间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对人均碳排放表现为负向影响,出现了人均碳排放分布与产业结构分布的“脱钩”现象。劳动生产率对解释人均碳排放方面不是一个适合的技术进步指标。   实现广东省低碳省建设和有效的碳减排可以从技术手段、政策手段和市场手段三方面同时进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普遍关注,开发过渡金属非均相催化PMS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过渡金属,而铈也通常作为助剂应用到催化反应中,考虑到二者间的协同作用,我们对铜铈二元混合氧化物催化PMS进行研究,为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拓展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了氧化铈作为载体,以浸渍法将氧化铜与氧化铈混合,以PMS作氧化剂,以苯酚为目标污染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们山东平度大众报是一张县报。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为让农民达到致富的目的,经济信息的宣传,既要立足于村户的微观经济,又要着眼于全县和县外的宏观经济。起初,我们片面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