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心,从古至今作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考察当代中学生的良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学生良心、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学生良心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更好地促进和培养中学生良心水平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曾练平编制的青少年良心问卷、Ellis和Rothbart编制的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修订版(the Early Adolesc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Revised,EATQ-R)和蒋奖等人编制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修订版,分别对湖南省和贵州省两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674份,其中男生共306名,女生共277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中学生良心总体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诚信心、责任心、恻隐心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辞让心、是非心和感恩心。2、中学生良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论是良心总分还是各维度上的得分,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良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中生良心发展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中学生良心发展水平在独生子女、城乡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气质的意志控制、外向性和归属感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良心的发展水平。4、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良心的发展水平。5、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良心的发展起交互作用,其中气质外向性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母亲情感温暖对中学生良心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