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株洲—湘潭河段河床沉积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技术,对湘江株洲-湘潭河段沉积物进行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株洲-湘潭沉积物中主量元素SiO2.TiO2.Al2O3.Fe2O3. K2O等组分的含量变化相对稳定,MnO、P2O5、Na2O及LOI等组分的含量变化大(CV>0.2)。沉积物具有明显亏CaO、Na2O,而富MnOMnO、Al2O3、TiO2的化学组成特征。自上游到下游A1203等表征细粒径矿物的主量元素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DiO2、Na2O等表征粗粒径矿物的主量元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区沉积物经历了中等化学风化、表现为,Ca、Na大量流失且Ca、Na的丢失率从长江沉积物→中国土壤→沉积物逐渐增大。此外,沉积物还表现出沿A-K线向K端分布的趋势。表明沉积物已有钾长石的初步风化,有脱钾富铝的趋势。沉积物的Na2O/K2O的平均值为0.32,远低于UCC和长江沉积物的0.89、0.75,说明研究区沉积物有较高的成熟度。主量元素示踪的沉积物源岩显示:株洲、湘潭河段沉积物物源以上游的花岗岩、沉积岩为主。沉积物主量元素因子分析及CIWP结果显示:沉积物矿物组成主要包括A1203表征的细粒黏土矿物类(伊利石、蒙脱石、有机质等),SiO2、Na2O、CaO表征的粗粒碎屑矿物类(长石、石英碎屑物等)及重矿物磷灰石、软锰矿、磁铁矿等三部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富集系数显示沉积物中Sc、Pb、Zn达到显著污染,Mn、 Cu、Ni、V达到中度污染,Th、U、Cr、Co为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显示沉积物中Sc、Pb达到偏重污染,Zn达到中度污染,Mn、Cu、 V达到偏中度污染,Th、U、Cr、Co、Ni为轻度污染,而Ba均未达到污染程度。综合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株洲、湘潭河段分别为7.21、4.77。研究表明株洲-湘潭河段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且株洲河段较湘潭河段重金属污染元素种类多、污染程度深。主量元素与重金元素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表明,Mn主要赋存在含锰矿物中;Sc、V、Co则赋存在粘土矿物、有机质及副矿物磷灰石中;Ba、Cr可能赋存在铁氧化物及钾长石中;Zn、Pb、Cu则可能赋存在斜长石、钛铁矿中;Th、U则主要赋存在粗粒径的石英等碎屑矿物中;而Ni与讨论矿物均无明显赋存关系,可能赋存在其他矿物中。主量元素指示的重金属来源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Sc、Pb、Zn、Cu、Mn等重金属主要以人为源为主、其他重金属元素则由源区源岩化学风化、蚀变等表生过程发育而来即属于自然源。主量元素与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显示:沉积物中Al2O3、MgO、P2O5、LOI等表征细粒径矿物(粘土矿物、磷灰石、有机质等)的主量元素主导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其他文献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以其强大的、独有的应用能力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发展状况,总结国内外基
在社会转型期间,基层公务员的心理障碍越来越成为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转型期大环境引致的角色认知偏差、
<正> 一、疏风肃肺治子嗽贾××,女,26岁,农民。1988年6月13日初诊。患者怀孕5月余,40天来咽痒咳嗽,咯吐稀痰,渐至痰不易咯出,咳甚则小便失禁,淋湿内裤,伴头痛身楚,不思饮食
目的探讨24 h双通道食管p H监测对胃食管病理性酸反流的监测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9月因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在我院消化科胃肠动力室行动态24 h双通道食管p H监测的5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微剪切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镀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的道路上,作者和同仁们一直在思考"携手教育伙伴,为孩子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实现孩子成长的最优化"的问题。在研究的进程中,通过探索家长参与
<正> 白降丹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外用腐蚀药之一。此药腐蚀作用特强,施药疮面常可出现发热、疼痛等反应,致患者难以忍受而畏惧使用。近年来,笔者在南通市中医院外科倪毓生副主任
在国内外未见鱼腥草提取黄酮及其应用研究.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工作.结果表明鱼腥草茎叶和根黄酮含量分别约为1.8%、0.3-0.4%.并且用提取物制备了保健品胶囊剂,它具有清热
木枣经超声波辅助酸性缓冲液浸提、醇沉、脱蛋白和脱色工艺制得木枣多糖,测定其溶解性与单糖组成,采用Q20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和ZX7M-AR1000型流变仪研究木枣多糖的稳定性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