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答记者问是一种报道形式,主要通过各级领导、有关方面负责人或专家、学者直接回答记者提问。提问、答问内容是有关方面需要了解和关心的问题,或是有关领导机构需要向大众传递、解释的问题。通常由记者请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某问题正式发表意见,随后以问答记录形式公布。本研究主要是从会话含义理论视角对中美官方发言人针对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出的一些虚假语用预设问题的应答进行语用研究,尤其是针对亚太地区的敏感和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语料来源于近两年中美官方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亚太地区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本文的理论依据是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和虚假语用预设理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例证法和对比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本研究的历史研究状况,并较好的理解运用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通过对近几年中美发言人答问资料进行例证来论证作者提出的观点;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美官方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使用语用策略异同的深层根源。本研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探讨中美官方发言人在应对虚假语用预设问题时的语用策略,分析中美官方发言人针对记者提出的虚假语用预设问题的应对策略使用频率及策略侧重异同的原因。通过对比发现隐藏在中美两国背后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等因素对答记者问中虚假语用预设问题的应对策略的影响。在中美官方答记者问中合作、闪避、委婉和模糊四个语用策略较为常见。通过比较发现,在合作策略方面,中美两国发言人针对大部分问题的应答基本遵守合作原则,直接给出了正面的答复。在闪避策略方面,中美两国发言人使用应对策略有所不同。中国的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暗示闪避策略运用相对较多,而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美方使用较多的明示闪避策略。在委婉策略方面,中国发言人使用委婉语更多的是为了维护他人的面子,而美方发言人则更倾向于维护自己的面子。在模糊语用策略方面,中国官方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使用了大量的程度、数量、范围等方面的模糊限制语,把一些接近正确又不完全能确定正确性的话语表达得更得体。而美方发言人则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模糊语言的使用,降低自己对回答内容所承担的责任。研究表明,中美双方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国家利益等因素决定着答记者问中虚假语用预设问题的应对策略取向。本研究意在通过话语在人际交往、国际交流中的作用研究,促进中美相互了解,推动官方话语尤其是答记者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