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成因的探索及政策启示——基于跨国数据的面板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的存在使得各国人民产生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冲击政权合法性。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抑制投资,使得社会的交易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增加。各国学者都试图找出腐败的成因,而经济学领域对腐败的研究也从开始的经验性研究转向实证研究。   本文回顾了经济学领域对腐败成因的研究,总结出理论研究和目前的实证研究着眼点,大多数研究都是单独考察经济因素或政治因素对腐败的影响。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现实世界的经验,本文给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单独考虑政治或经济因素都是片面的,文章提出采用一个交叉项DEMOi;t*Efi;t来考察他们对腐败发生的交互影响。此外,本文还引入虚拟变量来度量文化因素对腐败成因进行考察,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本文运用全球93个国家2000年至2007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经济自由度、民主程度、社会发展、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腐败的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和虚拟变量方法,我们发现,经济自由程度的提高会减少腐败的发生率,而民主程度的提高对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民主化程度上升1%至少会带动腐败指数下降0.2%左右:本文还考察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对腐败发生的交互作用,发现在经济自由化程度低的时候,越民主反而越腐败;而体现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人文指数的提高会降低腐败水平,但是它的影响大小和社会稳定程度有关。我们还发现腐败的发生呈现明显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儒家文化可能拥有最好的抑制腐败的力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创新点。
其他文献
城市和乡村是构成社会的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同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但是,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轨迹分析,乡村一直都处于弱势
目的对4株昭通乌天麻(Gastrodia elata)共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a)的生理生化活性进行研究,并鉴定其分类地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蜜环菌生长以及胞外酶活性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许多老师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听老师讲课如听催眠曲一般。先不从教学艺术的角度,也不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就从一般的“管住”学生的角度来讲,都“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短期资本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世纪 90年代以来,连续爆发的几次金融危机都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息息相关。   由于短期资本自身的特点,在
近年来,以国际碳交易市场为基础的国际碳融资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经历时间尚短,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状态。从核心条件、宏观条件及微观条件这三方面评价来看,国际碳融资市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拥有财富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般说来,资源越多,也就是财富占有的越多。但是“荷兰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