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带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的长足稳定发展的一个庞大引擎是城镇化。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城镇建设,政府征收农地,将其所有权转为国有,然后再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出更高的土地价值,使得土地经济得到最优化。此项社会变革给农民的生活状态带来巨大变化,从此开始远离土地,成为没有土地的农民。从经济角度来说,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政府的征地行为给农民带来的是经济上的变化;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身份特征,以及收入来源和就业方式。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于一个经济增长迅速的时代,而今对城中村的改造是为了实现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城镇和农村多方面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一直为中国经济发展牺牲自身利益的农民再次面临着利益分配的路口。中央政府近些年来提倡和谐社会,关注三农,全力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对城中村的拆迁工作是一项关系多方的大型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多方博弈的局面,如要想实现在博弈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则需要各方在实际工作中完善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改造模式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城中村改造中农民权益问题,以郑州市为例,分析改造过程中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通过对国内外改造成功的城市案例分析,形成保障村民权益的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出宏观分析,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研究现状。通过这一部分,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引入到论文研究重点。第二部分,对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结合全国其他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总结整理出村民权益流失的现状。第三部分,根据对郑州市情况的调研分析,再结合国内其他城市的改造经验,总结出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制定方面的问题,有政策执行情况的问题,还有农民自身方面的原因,每一种原因都影响着农民的权益。归纳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才能可以“对症下药”,解决改造引发的困境。第四部分是国内外实践中农民权益保护模式的分析及借鉴。城中村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是和国外的城市更新及旧城改造有相似之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苏浙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对城中村改造的探索已经颇为成熟,其改造模式同样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第五部分是保障城中村农民权益的制度建议与保障措施。这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保障农民的权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相关部门对执行者的工作做好监督;农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六部是本文的结论,提出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