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的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司法体制改革在我国由点到面、从上至下逐步展开,我国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也据此得以进一步扩大化发展。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作为介乎于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的权力,是实现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重要一环。其中起诉裁量权和不起诉裁量权作为公诉裁量权问题的两个方面,虽在具体运行与程序控制方面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殊途同归发挥着相同的“过滤案件”功能作用。然而事实上在目前我国检察公诉裁量司法实务中,却存在着起诉裁量权适用过高以及不起诉裁量权适用偏低的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反映出检察机关公诉裁量“重起诉而轻不诉”,即倾向于严厉打击犯罪一律起诉处理的作风。这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不论轻重、不分情况,都最后畅通无阻通通涌入法庭审判环节。而如此过于强调一律起诉,只注重保障司法公正而忽视司法效率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行使公诉裁量权“过滤分流”刑事案子的有效发挥,造成刑事案件的审判压力只增不减,法院审判“案多人少”问题愈演愈烈。这明显与提倡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以合理减少审判案件数量、适时减轻案件审判压力、有效节省刑事审判资源配置等初衷相背离。为提出有效策略改变这一“重起诉轻不诉”的“有罪必诉”现状,真正发挥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作用,以缓解法院审判“案多人少”问题和充分有效利用刑事诉讼资源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公诉裁量权重新界定、权力解分,一分为二从起诉裁量权和不起诉裁量权两个方面分别予以具体考察,探究其各自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样态及问题表现,发现目前我国公诉裁量权运行实际现状与“扩大化”发展要求的初衷相去甚远。深入挖掘公诉裁量权能够扩大化行使背后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分析考察目前西方两大法系国家公诉裁量权扩大化发展的实践操作经验,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公诉裁量权扩大化“有甚似无”的行使问题,分别提出程序性控制措施予以应对,以从整体上真正实现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规范有效行使的目的,发挥其在案件繁简分流和提高诉讼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明确界定对公诉裁量权的认知。区分界定本文所指的公诉裁量权并不等同于公诉权,其具体包括起诉裁量权和不起诉裁量权两个基本形态的原理所在。打破传统对公诉裁量权笼统化研究的一贯做法,点明起诉裁量权与不起诉裁量权二者含糊不清、界限不明的认知错位,以为后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做铺垫。第二部分,提出目前我国公诉裁量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公诉裁量权运行过程中,存在“重起诉轻不诉”的高起诉现状以及导致这一现状背后的成因。具体来看,一方面表现在起诉裁量权适用过高,具体在诉讼程序中表现为微罪起诉高发、证据不足起诉高发、撤回起诉高发以及重新起诉高发等,以及导致这些高发背后的各自成因;另一方面表现为不起诉裁量权适用过低,具体又表现在酌定不起诉适用过低、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过低以及和解不起诉适用过低等,以及导致这些适用过低各自的原因何在。但两个方面所呈现出的状态,都共同反映出当前检察机关“重起诉轻不诉”即重司法公正而轻司法效率的价值倾向。基本上没有很好地发挥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以促使刑事案子繁简分流和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等“过滤性”价值。第三部分,分析探究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的理论基础所在。从理论层面全面归纳深掘公诉裁量权之所以能够扩大化背后,可能存在的理论依据。除了为多数学者老生常谈的起诉便宜主义理论、刑罚个别化理论及经济效益理论以外,还包括少数学者提及的如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诉权理论以及刑事政策等理论依据。通过全面归纳总结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存在的理论依据,为后文探讨我国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规范有效行使出路,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考察归纳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行使的域外实践经验。从中发现起诉便宜主义作为公诉裁量权关键性的理论来源,目前在两大法系中虽然均有所体现,但是具体发展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却迥然不同。大陆法系以起诉法定主义为原则、以起诉便宜主义为例外,而英美法系则正好相反以起诉便宜主义为原则、以起诉法定主义为例外。不过,这样的差异完全不影响公诉裁量权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呈现出扩大化发展的态势。可见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域外学习可为我国借鉴的公诉裁量经验。一方面需要适时扩大规定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找到正确的出路,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提出我国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规范有效行使的出路。转变我国公诉裁量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着“重起诉轻不诉”“有罪必诉”的极端倾向,有针对性地提出程序性控制措施来一一予以解决。对于起诉裁量权适用过高的问题,就提出限制起诉裁量权过度行使的程序性控制措施,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员额检察官起诉必要性审查意识、确立微罪强制分流不起诉机制、增设证据不足起诉的纠错考核机制、限制撤回起诉和重新起诉过度适用等。对于不起诉裁量权适用过低问题,就提出扩大不起诉裁量权有效行使的程序性控制措施,具体可以通过适度放宽各类裁量不起诉的程序适用条件、简化不起诉内部审批流程、取消不起诉率绩效考核指标等。除此以外还提出公诉裁量权扩大化规范有效行使的配套程序性控制措施作为补充,具体可以通过完善公诉裁量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加强检察官行使公诉裁量的“三化”素质建设、健全行使公诉裁量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笔者通过层层分析抽丝剥茧以图提出恰当策略,转变当前我国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重起诉轻不诉”的高起诉极端倾向,促使其规范有效地扩大化行使,以充分发挥案件繁简分流和提高诉讼效率作用。将没必要起诉的刑事案件尽量以不起诉的方式分流处理,避免此类案件强占司法诉讼资源,缓解法院审判实务中“案多人少”的长期压力,方便法院把大量耗费于此类案件的审判时间、精力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集中用于解决费时耗力的重大疑难复杂等刑事要案。真正做到在充分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之下,发挥公诉裁量兼顾司法诉讼效率和节省刑事诉讼资源的目的。
其他文献
百衲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之久,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传统图形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视觉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究了地域文化所影响的图形结构关系,以百衲这种综合性的材料拼接方式为例。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梳理百衲在历史中各种存在形式与背景影响因素,归纳其变化阶段,梳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百衲,探究图形结构与其文化性的关系。其次,引用实物资料、文献及数据进行视觉分析研究,即从宗教类
学位
《五星及二十八宿神形图》是已知存世的关于星宿神话题材的绘画作品,画面中的星宿神形象或端正安详,或怒发张目。其形象特征在魏晋隋唐风貌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域及中亚画风及其元素,每一位星神的造型特点都值得推敲探析,是一卷值得研究学习的经典作品。本论文共分四个章节对此卷中的星宿神形象特征进行探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存世的相关题材作品以及文献史料记载的关于星宿神话题材的相关情况,并说明选题现状、缘由和研究方法。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老年人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群体亦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建设性力量,在社会生活以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本文基于
学位
在国内各项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已然成为了一种优越的产业发展思路。而武术产业的集群化将会成为新时代武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方向,可以促进地区武术产业规模性发展,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化分工受到挑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常态”。“新常态”下,企业雇佣率持续下降,社会失业率不断攀升,由此而引起的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
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新兴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艺术家们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2004年曾梵志正式推出他的“乱笔风景”系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学者迫切需要研发出具有制备简单、低功耗、低成本、响应迅速的非易失性阻变存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革新,通信方式更加便捷,无线电频谱的划分更加密集,通信环境更加复杂,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轻便化、多功能和高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实现射频前端小型化最大的障碍是滤波器和天线的尺寸,滤波器的小型化技术最近几年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天线由于自身工作原理的限制,很难较好地实现小型化。传统上,射频前端的滤波器与天线各自分开设计,二者通过同轴线、波导或微带传输线直接连接。这种直
本文以后疫情时代展览的线上化现象以及个人线上策展实践作为研究契机,关注和讨论21世纪以来的线上艺术展览及其策展实践。当代线上艺术策展以当代策展理念转向为背景,并且将当代策展理念的转向体现于策展实践中,独立线上艺术展览作为当代先锋的策展实验呈现出面向未来的特性。本文以近年来独立线上艺术展览及策展作为研究对象,从当代策展理论、独立线上艺术展览的特性以及作者的策展实验三个维度对当代线上策展实践中的实验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