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教道观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安身立命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传统社会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佛法初传汉地之时,出世的印度佛教教义与关注重视现实人生的儒家伦理思想,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和对立矛盾的地方。   为了让佛教适应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为了调和出家修行和在家孝亲的矛盾,许多佛教学者开始翻译佛经,从佛经中寻找论据,甚至编译佛教故事证明佛教内包含关注社会人生、讲求忠孝的内容。《六度集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编译出来的。   康僧会是来自天竺的异域僧侣,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熟知佛典三藏,而且精通儒家经典。这为他成功地以儒释佛翻译佛经提供了内在条件。   《六度集经》是康僧会所编译经典之一。从佛经体例上看,《六度集经》主要叙述佛在前生历世轮回中所行的道德功业故事,以阐明大乘佛教六度的内容。《六度集经》里面的孝道思想,是康僧会以儒释佛,运用儒学思想来编译的,里面涉及到儒家孝的经典《孝经》等原典名著里的理论。每一度里,都贯穿了孝敬父母,移孝作忠,广敬博爱,达则兼济天下等忠孝思想。释迦佛历经无数劫的精进修行,行至孝之行,为佛家孝道做了最好的注脚和诠释。因而可以说,孝最终又是和圆满解脱联系在一起的。   《六度集经》的编译立竿见影,为佛教适时的在中土的立足和顺利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当代转型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期,如何发扬孝道传统,发挥政府职能,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诸多物种濒临灭绝,该如何发扬对社会的大爱大孝,承担起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六度集经》里的孝道观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基督教伦理思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基督教爱的伦理思想具体包括:一方面是上帝对人的爱,另一方面人对上帝的爱及人
社会公益科技研究是围绕公共利益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成果具有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它为各项公益事业的开展提供科技支撑。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公益科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成为社会公益科研供给的唯一主体,高投入、低效率的社会公益科研活动,不能满足公众对社会公益科研成果的需求,“政府失灵”已成为制约社会公益科技研究的重要因素。汲取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社会公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