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草地面积248.6万hm2,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牧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本区已有8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遏制该区天然草原的退化趋势,促进草原生态修复,自2003年起国家就在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启动了退牧还草等生态补偿项目,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政策工具,退牧还草对该区的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生态补偿的实施影响了该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而农户生计能力强弱影响着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关系到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效和项目的可持续性。  本文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在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特点,建立了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利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农户生计能力、促进生态补偿项目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对策与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生态补偿后,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其中农户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显著增加,自然资本指数显著降低。  (2)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变幅依次为0.264、0.344、0.313。纯牧区农户的物质资本增幅最大,但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幅较小;半农半牧区农户的金融资本增幅最大,但其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幅较小,且该区的自然资本降幅最大;农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幅最大,但其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幅最小。  (3)生态补偿后,农户的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占农户生计总资本的百分比降低,而其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比例升高,但是,生态补偿对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同。人力资本比重变幅最大的是纯牧区,而其余生计资本比重变幅最大的均是半农半牧区。  (4)生态补偿促使农户的生计活动由传统的农牧业向非农产业转变。生态补偿对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农户生计活动类型和生计活动结构的影响均具有区域差异性。  (5)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驱动力,有效促进了农户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的增加。农区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的增幅(1.17)高于半农半牧区(0.81)和纯牧区(0.57)。只从事一种生计活动的农户比例降低,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的降幅依次为31.03%、22.23%、19.23%;从事两种和三种生计活动的农户比例均增加,增幅最大的区域分别是农区(17.24%)和半农半牧区(22.22%)。
其他文献
以我国第三大内陆淡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获取的水体遥感反射率以及水质参数等数据,确定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遥感评价的水质因子;进而基于环境一号卫星高光
学位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年发展日趋成熟。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愈加丰富,在旅游方面表现为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