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质对蓝莓幼苗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蓝毒(Vaccinium spp.)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蓝莓苗木质量以及蓝莓的多用途培养日渐关注。光照显著影响苗木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方面。本研究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设置红蓝(3R1B)、红蓝绿(3R1B+G)、白光(W)和温室常规光照(CK)四个处理,以’莱格西’(Legacy)蓝莓苗作为试验材料。系统地分析了光质对于蓝莓幼苗生长发育、矿质养分吸收分配,以及光能利用特性等的影响,旨在明确不同光质对蓝莓幼苗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不同光质条件下高效育苗配套管理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蓝和红蓝绿光能显著促进蓝莓幼苗的生长(P<0.05),其中红蓝绿光的生物量(5.33±0.30 g/株)比对照增加了 87%;红蓝和白光下蓝莓幼苗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30%和20%,但显著降低了幼苗中叶绿素(Chl.a+b)的含量,分别降低了 60%和30%。2、红蓝和红蓝绿光显著促进了蓝莓幼苗地上部分各矿质元素的积累(P<0.05),但降低了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红蓝绿光提高了常量元素(Ca、Mg、Na)的积累量,均比对照增加了 60%以上;Mn元素含量在红蓝和红蓝绿光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红蓝绿光比对照降低了 5 0%。3、红蓝和红蓝绿光改变了矿质元素在蓝莓幼苗不同器官的分配,红蓝光增加了N、Na、Zn元素在叶片的分配比率,增加了其他元素在茎或根系的分配比率。且常量元素(Ca、Mg、Na)与蓝莓幼苗的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79、0.909、0.986)(P<0.01)。4、红蓝光显著提高了蓝莓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P<0.05),在红蓝光下的蓝莓幼苗Pn最大(6.37±0.27μmol CO2 m-2s-1);在日变化中,红蓝光主要提高了下午的Pn、Gs和Tr,但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表明蓝莓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孔因素的限制。5、红蓝光提高了蓝莓幼苗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了叶绿素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且Fv/Fm、ΦPSⅡ、qP与叶绿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4、0.902、0.816),NPQ与蓝莓幼苗的株高呈显著正相关(0.826)(P<0.05)。6、红蓝光使蓝莓幼苗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表明光质下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不断推进,政府责任的定位正在发生改变。这其中,传统的私法责任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在学前教育立法中承担公法责任。国家教育权理论、福利国家理
分析了日本林业的概况及现状,列出了现时主要研究课题,即建立以高性能林业机械为中心的新作业系统、推进流域林业活性化、发挥森林各种功能及高度利用森林资源。认为日本林业成
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使土壤高盐化越来越严重。土壤高盐碱化是主要限制作物产量的非生物因素。植物遭受高盐胁迫后,植物本身会调整生理与发育状况,尽可能使植物在逆境条件下
航天中的失重环境导致航天员出现持续的骨丧失和负钙平衡现象,称为失重性骨丧失。失重性骨丧失是人类长期太空停留和探索其它星球的主要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骼脱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及耐热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领域,但其导热性能较差制约了其应用范围。随着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发展,设备
针对菜地土壤酸化趋势显著、氮肥利用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设置了前3季连续施用化肥氮及后2季不施化肥氮的5季盆栽试验,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酸化土壤上连续多季种
与当下不少热闹的公开谚胁目比,贾志敏的公开课安静平和。在贾老师的课上很少见到投影设备,他也从来不放音乐,更不用视频助阵,他只用最普通的教具——一块黑板、一支笔。教师泛读
<正>2018年,陕西省延安市把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引导、加强扶持、完善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进了农
口译是一项复杂的、多任务同时操作的信息处理过程。在口译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并制约口译信息加工及注意力的分配,其中包括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口译技能、口译任务和心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流量很大,在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速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桥上铺设无砟轨道更是一种普遍形式。虽然在桥梁上铺设无砟轨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过渡段的比例却明显增大。过渡段是影响列车提速和旅客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过渡段的刚度差和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