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配公平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世界上没有一个通用的分配公平模式,人类对分配公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中国共产党以追求公平而建国,从新中国建立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我们提倡的是按劳分配,但在实践中占统治地位的却是以各种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分配公平。这种分配的结果,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社会生产效率,导致了社会的普遍贫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弃了这种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于是,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进行具体研究,并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做出了很多贡献。不可否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我国分配公平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就我国分配公平问题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借鉴。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概括选题研究的意义与现状,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理论基础。阐释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分配公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论述了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分配公平思想。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现实依据。实行分配公平,既是人类的追求,也是现实发展的结果。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剩余严重、国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是实行分配公平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日益拉大的分配差距,由分配差距产生的各种消极效应是实行分配公平的现实选择。第四章主要论述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遵循原则。实行分配公平离不开原则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分配公平。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分配公平的指导原则;二是要继续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四是要坚持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原则。第五章主要论述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要解决分配公平问题,必须立足于长远和未来。从分配公平的角度,一是加强调控的政策选择,做到调控高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选择,从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快西部教育发展、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入手;三是建设新农村的政策选择,应赋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四是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第六章主要论述和谐社会分配公平的制度安排。一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三是要完善初次分配公平制度;四是要完善再分配的公平制度;五是要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六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