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舆论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踏入了新征程的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发表自己对国家事务及社会相关事件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不同的舆论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而大学生群体是受舆论环境影响最深远的一类群体,正向的高校舆论环境不仅能够起到弘扬主流价值、塑造学生人格、培育大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还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观点,其中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论指出,人可以改变环境使其适应自身的发展,同时环境也可以反作用于人,这一理论为实现环境塑造人提出了指导意见。从高校舆论环境的结构来看,舆论主体、舆论内容和舆论传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正向影响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各个结构分别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教育功能的实施。对高校舆论环境的结构、特点,及产生双重影响的过程展开深层次的研判,并探寻蕴藏其背后的现实影响,为加强高校舆论环境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相应对策,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综合研究法为手段进行探究,主要就六个章节展开讨论。第一章从高校舆论环境的研究背景、现状出发,整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而对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阐述。第二章为论文的有关概念与理论依据。对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并对论文的理论依据展开详细说明。第三章是论文研究的难点,主要从高校舆论环境的结构组成入手,剖析其构成要素,并界定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之上,明确梳理高校舆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后续影响分析做好铺垫。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结合高校舆论环境各个结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现实影响深入分析,主要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同时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舆论环境的影响。第五章则落脚到对策上,总结出使发挥高校舆论环境发挥正向影响,加强高校舆论环境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第六章为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激光雷达、光信息处理、激光印刷等技术,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利用激光束不同的特性实现,这就需要对激光束按需进行空间特性控制。本文基于液晶光调制器,将基模高斯光束转换为不同阶次的高阶高斯光束,如厄米特—高斯光束,拉盖尔—高斯光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论文简要地介绍了光束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采用液晶光调制器方法的优势。在确定光束控制方
学位
青少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保证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不断下滑,主要健康问题有肥胖、近视、慢性疾病低龄化等。为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局面,国家提出并实施中考体育,来实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目标。中考体育实施以来,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更加重视,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增强了学生体育意识。本
学位
正义既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崇高价值追求,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从未停下对正义的探寻与追求。马克思正义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科学性与先进性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深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能够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纵览马克思的著作,其中并没有对正义问题进行专门论述,但我们通过对马克思生平著作的探索与研究不难发现马克思本人的正义追求。马克思的
学位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局限性,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并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话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有力支撑。面对新时代国际舆论场暗流汹涌的复杂状况,如何建构与中国现代化硬实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如何将中国现代化发展优势转
学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出发,以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提出了中国共产人精神谱系这一概念,并阐明了其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和实践路径,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理论框架。深入研究习
学位
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等概念已深入人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居住需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践追求与现实要求。在满足人民基本居住需要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是新时代人民居住生活需要的新发展、新变化、新要求。本文在新时代美好生活视域下,以新时代以来西安人民居住生活的相关数据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居住需要的内涵、
学位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的精神支撑,是超越时空场域的经验性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精神引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社会意识的核心内核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首次科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学位
近些年,我国政府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中考体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在政策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体育出现了类似于语数外科目的“应试”倾向,“内卷”席卷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心,影响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技能的提升。继“双减”政策落地后,倡导进行体育和艺术相关活动,与初中学生面临繁重的任务以及升学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防止中考体考应试化
学位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论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策略和实践,探讨其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从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分析,为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参考。论文在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