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结肠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239例做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37例(57.30%),女性102例(42.70%),平均年龄58.30岁(27岁~91岁)。收集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收集患者术后病理信息,计算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绘制ROC曲线,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NLR和PLR的临界值;通过临界值将病例分别分成高NLR组和低NLR组、高PLR组和低PLR组。分析术前NLR和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根据ROC曲线,确定NLR、PLR的临界值分别是1.99、144.43。2、术前高NLR、PLR组与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分型、淋巴结分期、浸润深度、TNM分期、脉管侵犯等显著相关;3.单因素中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侵犯、NLR、PLR等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分化程度、浸润深度、NLR、PLR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NLR、PLR的高低,可协助预测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提高对术前淋巴结分期判断的准确性。2、NLR、PLR是最简明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应用经济、便捷、可操作性强。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肿瘤进展状态,术前NLR、PLR增高常提示肿瘤临床分期晚。3、结肠癌患者术前NLR、PLR的高低,可指导结肠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4、NLR、PLR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知识可能对癌症预防和治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