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l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搜集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后,获得病理结果的181例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胆囊占位性病变的基本波超声表现,超声造影状态下病灶和胆囊壁的增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81例占位性病变患者常规超声表现。153例胆囊息肉中,145例非肿瘤性息肉:等回声(97.93%)、多发(57.93%)、窄基底(100%)、病灶直径≥1cm(55.86%)。8例肿瘤性息肉:等回声(100%)、多发(62.50%)、窄基底(100%)、病灶直径≥1cm(75.00%)。14例胆囊腺瘤:等回声(100%)、单发(92.85%)、窄基底(85.71%)、病灶直径≥1cm(85.71%)。14例胆囊癌:低回声(78.57%)、单发(78.57%)、宽基底(85.71%)、病灶直径均≥1cm。   2、181例占位性病变患者在注入造影剂后,增强早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153例胆囊息肉:增强早期病灶与胆囊壁同步呈等增强(90.84%),非肿瘤性息肉145例(91.03%),肿瘤性息肉8例(87.50%);峰值期后病灶造影剂略先于胆囊壁缓慢退出(97.38%),非肿瘤性息肉145例(97.24%),肿瘤性息肉8例(100%)。14例胆囊腺瘤:增强早期病灶与胆囊壁同步呈等增强(85.71%);峰值期后病灶造影剂略先于胆囊壁缓慢退出(85.71%)。14例胆囊癌:增强早期病灶呈不均匀高增强(85.71%);与胆囊壁不同步,先于胆囊壁增强(78.57%);峰值期后病灶造影剂先于胆囊壁快速减退呈低增强(85.71%)。   3、对181例进行超声造影的患者,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超声造影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92.85%、特异性99.40%、准确性98.89%。   结论:   1、胆囊良性病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增强早期病灶与胆囊壁同步呈等增强;峰值期后病灶造影剂略先于胆囊壁逐渐消退。   2、胆囊恶性病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增强早期病灶先于胆囊壁呈不均匀高增强:峰值期后病灶造影剂先于胆囊壁快速减退后呈低增强。   3、相对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其他文献
绿萍是一种含氮较高的植物肥料。它不占用良田,花工省、收效大。而且还能抑制田间杂草。去冬长期低温,天气干燥,对越冬绿萍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养好早稻田绿萍,夺取早稻丰收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书籍的专注已经不再那么热衷,作为视觉传达艺术的书籍封面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觉在向人们阐述书籍的内在美、形式美、情韵美。书籍的情感体验与视觉
文中介绍知识工程的一种新的知识表示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同的知识模式表示来自同一知识源的知识。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构成两个知识体,通过两个知识体互弥补,加强专家系统的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总结我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
去年5月,县水稻“三系”繁殖、制种任务下达后,我社成立了繁殖、制种领导小组,由一名公社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做到了思想、领导、面积、队伍,措施五落实,把“三系”种子工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一年三熟耕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对肥料的需要更为迫切,而大面积放养红萍,是开辟肥料来源的一个有效措施。1976年,我们公社以大队为单位建立了一级萍母田267亩,占稻田面积
1976年晚造,我们用小面积进行水稻无泥育秧试验,初步获得良好效果。参试品种共有6个:翻秋品种有。新青117号”、“广二矮5号”、“青二矮1号”、“青科3号”;晚稻品种有“广
我县地处岷江上游,位于东径一百零四度和北纬三十四度,多山,少川。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急需选育一批耐寒、抗锈、丰产、适应高、半山区的冬小麦品种。冬小麦品种劳夫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