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结构的河西走廊地区生态风险研究——以甘州区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是指区域受到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或者自然灾害影响后,在景观尺度上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产生不利生态后果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描述和评估,为区域景观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河西走廊地区是以荒漠为基质、围绕绿洲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绿洲景观因为荒漠基质的包围而具有封闭性,且长期受干旱气候的制约,显示出较明显的生态脆弱性。近年来人口快速增加,干旱区的绿洲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景观格局的构成,导致自然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如何定量表达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风险水平,并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正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论文以河西走廊的典型区域—甘州区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影像为主要基础数据,同时结合ArcGis技术获取甘州区景观格局的变化信息,并根据景观格局的特征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作为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利用 ArcGis9.3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揭示了甘州区的空间分布等级及其变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旨在为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为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建议,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提供指导。  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期内,甘州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长较快,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干旱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则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未利用地则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00年至2010年间,研究区的斑块总数先增加后减少,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各类景观的整体破碎的程度也呈增加趋势。甘州区生态风险的空间等级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研究区域内的生态风险等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结构,整体生态风险水平呈现出从中心到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及平山湖蒙古族乡的南部和北部地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的25%左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南部以及平山湖蒙古族乡的中部地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的45.40%。研究区域的生态风险等级不是很高,以低风险、较低风险和高风险为主,区域生态风险总体水平属于中等偏低型。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一种节能、处理效果稳定、无需进行污泥处理、同时能实现污水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塘就是这样工艺,但是目前对生态塘在微生物生态学、处理机理、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产中氮磷农药流失是造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硝酸盐污染、农药浓度超标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学位
作为在世界岩溶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贵州省贵阳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突出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其地下水系统非常复杂。因此,揭示该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天然高分子瓜尔胶粉阳离子改性接枝吡啶季铵盐制得了一种新型高效酸缓蚀剂GNP-C。在合成实验过程中,通过研究醚化剂投料比、醚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目前,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仍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具有效率高、占地少的优点,对于控制污染、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的最大
本文以珠江网河主要水道2000年、2004年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1977年、1979年床沙历史资料为基础,对其粒度特征、组成及其分布和运动特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Mclaren和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