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叶螨主要生态学特性及加州新小绥螨对其控制作用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是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苹果全爪螨P. ulmi、二斑叶螨T.urticae、截形叶螨T. truncatus等多种害螨的重要天敌。本论文以猕猴桃上的一种害螨——卢氏叶螨T. ludeni为研究对象,对卢氏叶螨进行了形态和核糖体ITS2序列的鉴定,研究了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探讨了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的捕食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猕猴桃叶螨的鉴定对采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猕猴桃上的4种叶螨进行了形态鉴定,并对其中一未知种(Tetranychus sp.)进行了ITS序列比对分析。形态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上叶螨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柑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未知种雌成螨卵圆形,通体呈红色,前两对足的末端为橙黄色,有背毛12对,肛后毛2对,缺臀毛;雄螨黄绿色,背面略呈菱形,阳茎端锤近侧突起短小、末端尖利,后侧圆盾没有突起。通过对未知种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显示与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和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阳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比对结果,确定未知害螨种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2.温度对卢氏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9℃、22℃、25℃、28℃和31℃5个温度梯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卢氏叶螨的发育历期、雌成螨的寿命和产卵期逐渐缩短;日均产卵量逐渐升高;总产卵量随温度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28℃时最大,为114.5粒/雌。日均产卵量在19℃时最低为2.61粒/雌,总产卵量在31℃时最低为60.25粒/雌。在同一温度下,第一若螨的发育历期最短,卵期最长。在19℃、22℃、25℃、28℃和31℃5个温度下,第一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00、2.75、2.00、1.60和1.08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7.23、6.17、4.83、3.58和2.77d,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4、18.36、12.83、10.88和8.54d。用logistic模型和线性日度模型拟合卢氏叶螨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更好的描述两者的关系变化。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分别为13℃、200日·度。3.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的捕食作用在28℃温度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卢氏叶螨的卵、幼螨、若螨三个螨态的功能反应,结果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较好的拟合。在5、10、15、20、25、30头(粒)的猎物密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量随着各螨态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比较分析了功能反应参数a值、Th值、1/Th(即Namax)值和a/Th值,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各螨态的控制能力a/Th依次是幼螨>卵>若螨。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卢氏叶螨的卵、幼螨、若螨的寻找效应S随着卢氏叶螨各螨态的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若螨的寻找效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对卵、幼螨、若螨的选择系数Q依次为0.87、0.90、1.22,说明当不同螨态的卢氏叶螨同时存在时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其若螨体现为嗜食性的,而对卵和幼螨是非嗜食性的,即会优先选择捕食若螨。在19℃、22℃、25℃、28℃和31℃5个温度梯度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卢氏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结果显示试验所设各个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型。19~2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卢氏叶螨若螨的捕食能力a/Th增强,31℃的捕食能力a/Th有所下降。说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加州新小绥螨对卢氏叶螨的捕食能力产生影响。研究了28℃下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卢氏叶螨若螨的数值反应,结果显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卢氏叶螨若螨密度的增加,加州新小绥螨产卵量也随之增加。加州新小绥螨以卢氏叶螨若螨为食,产卵期前十天的最大平均产卵量为25.67粒。只有当卢氏叶螨若螨数大于16头时,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产卵量才能达到标准产卵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