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已逐渐被视为解决射频(Radio Frequency,RF)频谱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案,但是由于其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点对点通信,使用场景非常受限。可见光组网,作为可见光通信的具体应用技术,凭借可见光传输的诸多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目前可见光组网并没有一套完整且可靠的组网协议,很多管控技术的研究无法推进,使得其一直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本文针对上述难题,参与设计了一个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并基于此系统完成了基于时隙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的仿真和实验验证;此外,本文还针对可见光组网的网络管理方面的需求,分别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和网络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参与设计了一个上下行均使用可见光通信链路的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选择了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了组网系统的架构设计和MAC层功能模块设计,为可见光组网的管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2)基于上述组网系统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用于解决组网的全双工通信问题和多用户接入问题;并且,详细说明了终端接入过程、数据传输过程、关键机制和系统参数等技术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组网实验平台完成了该协议的可行性验证。(3)在双向可见光组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双向可见光组网的拓扑发现机制,将及时感知组网的拓扑变化并获取拓扑信息作为研究重点,完成了拓扑发现机制的详细设计;并且,针对组网的应用需求,搭建了一个拥有一百个终端的组网系统仿真平台;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拓扑发现机制的有效性,并评估了该机制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对组网系统性能的影响。(4)针对可见光组网的可视化管控需求,本文全面分析了组网系统的网络管理需求;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了一个基于web的可见光组网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等;最后,通过等效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网络管理系统对被管设备的可视化集中管控的功能,为整个组网系统正常、可靠且高效地运行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空气动力学作为飞行器的根基,在20世纪中叶成为力学中的带头学科.钱学森先生早年对高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为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方向.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的学术地位远超他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可以说,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达到与钱学森先生同等的地位.
双目立体匹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是一个基础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该任务在自动驾驶、稠密重建以及其他深度相关的场景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语义上下文信息可以为立体匹配任务提供区域性的支持,立体匹配中同一语义是指深度相似,通过聚合与当前像素点深度相似的特征信息可以增强当前特征点的可区分度,高区分度的特征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匹配的几率,这对于实现在诸如遮挡、弱纹理等病态区域的精确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设计合适的立体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贡献、科学思想与方法、科学精神与品德,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知识财富、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应用并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纪念钱学森的最重要方面.rn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和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实际上,钱老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都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