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认知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常提问历来是教学论的研究热点。从教学论的视域出发,我们看到提问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的形式承担着课堂教学的重任,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找出提问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规律,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探究,探究大多是立足于行为形式上的考察,忽略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及影响,因此,探究的结果常常难以呈现一套既有理论的解释,又落实到语言形式上的指导框架。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提问的行为,必须借助言语形式才能得以实现,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决定了任何言语形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认知规律,探寻这世认知规律,必定会为课堂教学找到一套言语形式的提问指导,从而为实现有效教堂,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提供新的思路。 从认知语用的视域出发,我们找到了这种探究的可能。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我们从语用的角度对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的课堂提问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言语行为具有三个特点:目的性、对话性和策略性。在思维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提问的总目的——激活思维决定了课堂的对话和策略是激活思维的对话和策略。课堂提问是一种基于直接言语行为的特殊的无疑而问,这种无疑而问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任何言语行为的实施,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语用条件。无疑而问的语用分类和定位,必须满足三个语用条件:答问者的角色条件、目的条件和问题条件。答问者的角色条件决定了激活学生思维是课堂对话的合作原则的本质;目的功能条件决定了激活学生思维是课堂提问首要的目的;问题条件决定了不同的问题对应着不同的提问行为,对学生思维激活的程度有差别。从课堂提问的言语行为的特点、课堂提问的语用分类和实现分类的语用条件的探究中,我们认为:激活思维是课堂提问的言语行为的本质。 一定的言语形式总是以一定的认知方式为基础的,因此,探究一种言语形式的语用规律,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认知规律进行探究。从课堂提问的认知规律出发,我们发现,不同的课堂提问的言语形式,对思维激活的程度不同。从言语行为与意义理解入手,我们发现,不同的言语行为,对应着不同的认知过程。提问与陈述和祈使相比,是一种更能激活思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言语行为。从课堂提问的助能和言语形式入手,我们发现,每一种言语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激活程度。从提问的句式来看,特殊问比是非问等一般问句的形式隐含着更多的思维活动,能在更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提问的语义形式来看,创造性的语义形式和比喻类比的问题表述,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提问的
其他文献
格鲁克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以及歌剧改革家,其歌剧创作所具有的独特性对整个欧洲歌剧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对歌曲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博爱以及民主精神,同时也
本论文以2位波导电光A/D转换器的理论设计和工艺实验为目标,以计算机仿真和具体工艺实验相结合,对铌酸锂波导电光A/D转换器的光波导设计、电极优化以及电光响应等性能指标进行
社区建设发展到实现社区自治阶段,广泛的社区参与是个不能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社区参与既是时代性的主题,也是社区发展的标志及内动力。本文在借鉴中国社区建设若干理论成
本文从中国古代遗嘱的发展历史展开卷帙,对立遗嘱人与被遗嘱人的遗嘱能力、遗嘱的三种表现形式、遗嘱的具体内容、遗嘱的订立程序及其公私二力相结合的履行方式分别展开论述,
目的:通过观察造模小鼠用药后各组一般状况、外周血象、出血时间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来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以及紫茜胶囊治疗本病的作用靶点。 方法:本课题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我国转Bt cry1Ab基因抗虫玉米的主要靶标害虫,大面积种植转单一基因的Bt玉米有可能会引发亚洲玉米螟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只有实施合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就RBD的概念、类型、功能,RBD形成的动力机制,RBD的空间布局和结构,以及RBD与CBD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泛泛的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就某种类型的R
<正> 小步子教学是对弱智学生的以矫正补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将点滴知识"化"出来,以贴近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力。小步子教学,首先要定好位,确立好教学目
期刊
目的:优化牡丹皮药材在六味地黄丸中的生产工艺。方法:牡丹皮采用单独粉碎,通过控制粉碎的时间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结果:牡丹皮粉碎温度控制在50℃左右,粉碎时间缩短至1 h。结论: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空域资源内和管理模式下,空中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已经很难满足民航运输活动。同时,流控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