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全部卒中的75%左右,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约60%~8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颈部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原位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或斑块部位的血栓脱落栓塞远端血管两种机制导致卒中。与欧美国家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的高发生率不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是亚洲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目前多数学者关注的焦点在冠状动脉和颅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关注较少,这可能和白种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低和标本难于获得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有免疫炎症反应参与的不断进展的终身性疾病。既往人们对缺血性卒中后的炎症反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的机理研究方面,对炎症反应与ICAS的关系关注较少。Treg细胞和IL-17A是炎症免疫的研究热点。已发现Treg细胞、IL-17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炎症性疾病中起关键性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炎症免疫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但Treg细胞、IL-17A在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我们对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系统观察与炎症反应相关的指标,可能是对该类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目的:(1)以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PCR等试验方法探讨Treg细胞和IL-17A在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明确Treg细胞和IL-17A是否参与ICAS的发生过程,进一步了解ICAS的免疫炎症过程;(2)以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7例尸检的颅内动脉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FOXP3和IL-17A在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原位表达,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颅内动脉的病理学改变。方法:筛选50例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同时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为对照,鉴定知情同意书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Th17细胞和CD3+γδ+T IL-17A+细胞在外周血中的频率,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水平, ELISA检测其相关细胞因子IL-6、IL-10、IL-23、IL-1β、TGF-β、IFN-γ、TNF-α、IL-17E的表达。收集动脉粥样硬化的7例尸检的颅内动脉和3例正常的颅内动脉,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S病变的颅内动脉和正常动脉中FOXP3和IL-17A的原位表达。结果:我们发现,在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中Treg细胞的频率降低,FOXP3的mRNA水平和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和IL-10的表达都下降。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中IL-17A的水平升高,我们还发现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的IL-17A的来源不仅是Th17细胞,γδ+T细胞也分泌IL-17A。ICAS患者血浆中IL-6、IL-23、IL-1β、IFN-γ、TNF-α的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都升高,但IL-17E的表达下降。免疫组化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颅内动脉和正常的颅内动脉标本,结果提示FOXP3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的内膜表达,正常血管壁无FOXP3的表达;IL-17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的内膜表达,正常血管壁的外膜也有少量的IL-17A。结论:在ICAS所致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失衡。Treg细胞和Th2细胞的表达下降,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Th1、Th17细胞的表达上调,发挥其促炎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