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高效转化体系建立及NtLTP1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疟疾。目前,青蒿素(Artemisinin)被确定是用于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它是从青蒿(Artemisi aannua L.)中提取而来。青蒿素是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然而,青蒿素在青蒿中的含量甚微(约占青蒿干重的0.1%-0.5%),目前青蒿素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求。因此,增加青蒿素的含量已经成为当代青蒿育种的热点。由于常规育种中青蒿资源的局限性,使高品质的青蒿育种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然而转基因技术为高效育种提供了一种技术。NtLTP1基因编码一种膜转运蛋白——NtLTP1。在烟草中的研究发现:NtLTP1具有转运萜类物质的功能。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青蒿高效再生体系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NtLTP1基因转入青蒿中,获得了青蒿素提高1.5倍的转基因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以青蒿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利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探究6-BA、NAA、AgNO3对青蒿外植体分化的影响;NAA和糖对青蒿外植体生根的影响;侵染时间、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对转化体系的影响;外植体种类(叶片和幼嫩花序)对转化体系的影响。最终确定青蒿的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以青蒿未成熟的花序为外植体,农杆菌菌株EHA105,侵染浓度OD600为0.2,侵染的时间为15min,共培养2天。将侵染的外植体置于MS+0.5mg/L 6-BA+0.3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培养基中共培养2天;共培养后将外植体置于MS+0.5mg/L 6-BA+0.3mg/LNAA+300 mg/L羧苄青霉素+20 mg/L卡那霉素+30g/L蔗糖+6.5g/L琼脂的抗性筛选培养基中培养,每隔三周继代培养一次,直至外植体分化形成芽苗;将分化好的芽苗及时转移至抗性筛选生根培养基:MS+0.2 mg/L NAA+300 mg/L羧苄青霉素+10 mg/L卡那霉素+30 g/L蔗糖+6.5 g/L琼脂中培养。本实验获得的最高转化效率为17.2%;与相同条件下以叶片为外植体的转化效率相比,提高了一倍。2.NtLTP1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以青蒿的叶片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转化的方法将基因NtLTP1转入青蒿中,获得转基因植株7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和青蒿素含量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除一株外,转NtLTP1基因植株中青蒿素含量均有提高。说明NtLTP1基因在青蒿中的表达能够提高青蒿素的含量。本实验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青蒿素含量最高可以达到21.2089±0.57mg/g,比野生型提高了 1.5倍。
其他文献
摘要:“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践分析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初中物理学科与“项目学习”的结合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今,教师任务不仅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与人相处、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将阐述项目学习的重点以及初中物理教学与项目学习结合后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项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