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信号通路,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的促胃动力机制。方法:(1)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并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2)正常组除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夹尾刺激法来制备FD大鼠模型,并从造模第一天开始灌胃,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柴胡疏肝散组予以柴胡疏肝散水煎剂灌胃,多潘立酮组予以多潘立酮片水溶液灌胃,持续4周。(3)4周后,分离胃组织,同时对各组大鼠胃组织情况进行肉眼观察,并采用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根据上述结果以评价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在胃窦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p-eIF2α蛋白与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结果:(1)肉眼观察发现在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的食物较多,而正常组、多潘立酮组以及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胃内残留食物相对较少。(2)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各组大鼠胃组织均未发现明显潮红、肿胀、化生、溃疡等器质性病理改变。(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排空率均增高(均P<0.05),与多潘立酮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胃排空率增高(P<0.05)。(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p-eIF2α的表达量均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p-eIF2α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与多潘立酮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p-eIF2α表达下降(P<0.05)。(5)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p-eIF2α蛋白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相对蛋白的表达量以及p-eIF2α蛋白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与p-eIF2α蛋白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均降低(P<0.05);而与多潘立酮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胃窦组织中PERK相对蛋白表达量、p-eIF2α蛋白与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均下降(P<0.05)。结论:(1)FD大鼠胃组织中可能存在内质网应激。(2)柴胡疏肝散对FD大鼠促胃动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PERK/eIF2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