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假丝酵母菌分型、药敏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5428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摘要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年龄、学历、细菌性阴道病(BV)病史、阴道冲洗等方面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以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相关性,分析哪种情况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病人200例,其中67例RVVC、68例首次发作的VVC病人、65例正常体检妇女,由专人作统一的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logistic统计分析。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38,P=0.000)与VVC的发生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细菌性阴道病(BV)病史(OR=4.750)与RVVC的发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阴道冲洗(OR=2.783;OR=6.637)与VVC、RVVC的发生都有统计学意义。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V病史(OR=8.074)、阴道冲洗(OR=4.548)是RVVC独立的危险因素,年龄(B=-0.100,P=0.046,OR=0.905)与VVC发生成负相关。 结论:首次患VVC的女性多是生育期有正常性生活的年轻女性;既往有BV病史、阴道冲洗的女性易患RVVC。 第二部分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型及药敏研究摘要 目的:通过对RVVC、VVC患者以及正常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菌种分型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从病原学方面探讨RVVC发生的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将收集来的阴道分泌物用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菌株,挑取典型菌落,制成菌悬液后,用VITEK Two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同时挑取典型菌落用E-test试纸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5种药物敏感实验。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IC+CCRT)治疗局部进展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有关IC+CCRT与CCRT治
目的:1.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与中耳炎的相关性;2.观察抗反流治疗对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反复急性发作x中x耳炎或中耳炎经常规治疗至少1个月无明显好转
家庭应急的必要储备物资大致分为五类:rn避险逃生类rn主耍是在遇到灾害时,家庭成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互救的基本工具.包含8种物资,其中多功能手电简、家用灭火毯、应急安
期刊
科学家日前在《科学》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