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来看,强震往往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设施的结构类型大多都选用的是框架结构,而这些公共建筑一旦发生严重破坏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关于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于防震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学者研究了箍筋强度、配箍率、轴压比、纵向配筋率和箍筋间距变化对梁柱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但是对于配置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易损性还缺乏相关研究。选用了设防烈度分别为9度(0.4g)、8度(0.2g)、7度(0.1g)、6度(0.05g)四个设防烈度区,并采用等强代换的原则分别配置HRB400、HRB500和HRB600三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钢筋作为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均选用HPB300,得到在不同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截面配筋。应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依据美国ATC-63报告的8点原则,从PEER地震动数据库中,选取了符合II类场地使用的13条地震动记录。选用最大层间位移角θmax=max(θ1……θn))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和阻尼比为5%时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加速度谱值Sa(T1,0.05)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绘制各个模型的IDA曲线,并运用16%、50%和84%三种百分位曲线进行有限元计算数据的处理,得到不同性态点所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地震动强度;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值拟合,确定概率需求模型和失效概率模型中的待定参数;最后得到各个模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曲线,并计算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通过分析IDA曲线、地震易损性曲线以及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IDA曲线的整体趋势是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发散性越大,但是配置的高强钢筋强度越高,结构的IDA曲线在同一地震动强度范围内的发散性逐渐减小,且所有的IDA曲线可以分为3类,即:软化型、过渡软化型、硬化型;(2)配置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框架较配置HRB400级钢筋混凝土框架达到防止倒塌极限状态时,结构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平均增幅约为12.5%,配置HRB600级钢筋混凝土框架较配置HRB400级钢筋混凝土框架到达防止倒塌极限状态时,结构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增幅约为17.5%;(3)在同一设防烈度下,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随着钢筋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配置的高强钢筋强度越高,结构的倒塌概率越小;(4)在同一设防烈度区,同一极限状态下,结构100%失效时,配置的钢筋强度越高所需要的地震动强度也就越大,证明配置HRB60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抵抗地震动破坏的能力明显优于配置HRB400、HRB500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的需求日趋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最近国家又把物流业列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并且在物流业的规划提纲中明确提出将物流园区工程作
<正>~~
期刊
由中国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俞剑华学术国际研讨会”于4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
<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JD)是一类涉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韧带等结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
【正】点击理由谭云从书法入手,曾有无数个日日夜夜,寒来暑往,唐楷汉隶,秦版魏碑,历代名家法帖成为他生活的唯一。书画同源,继而又开始了对绘画的探索。由于书法功底扎实,线
造气工段是合成氨生产中能耗最高、余热最多的工段,因此降低煤耗、蒸汽消耗、电耗以及做好余热回收工作是降低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众多小型
热网主管道主要为#20钢Φ1016&#215;12管,以往,我们在大直径管道焊接中,绝大部分仍然采用手工电弧焊封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工艺。最突出的问题是焊工劳动强度大,焊接效率低
<正> 《某地下第三系T层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赵霞飞,1980,地质科学,第1期)(以下简称《T层》)一文提出:以往的薄片粒度分析所作出的概率累计曲线,形态畸变,必须进行“杂
近几年来,由于卢龙县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的变化,生产无公害花生成为必然趋势,而花生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花生地下害虫的危害越来越重,其中罪魁祸
班级自主管理是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被看作是克服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理论上,国内学者关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很多,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