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均衡倍增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远远超过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缩小居民贫富差距、解决居民收入均衡增长问题已显得十分迫切。收入的均衡增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收入均衡倍增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以及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发展为依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总结,在对居民收入均衡倍增含义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对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企业内部差距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失衡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因素、经济体制因素、法律制度因素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通过分析认为,虽然我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面临许多艰巨的困难,但是只要各级领导班子做到心系百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垄断和原有利益格局,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协调公平的经济政策,调整相关政策、完善有关制度和法律建设,充分利用或转换自然环境实现社会脱贫,促进公平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实现居民收入均衡倍增的任务是可以实现的。
其他文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面临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与干部队伍状况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加强了对妇女干部的培养,为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
我国日益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从主体角度来看,表现为多个维度交织在一起,个人
思想体现出来的演进轨迹,大多可以在沉淀的实践与历史的反思中寻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和“最基本的经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
1938-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政策:在课程设置上,强制推行日语教学、修改教科书和宣传封建思想糟粕;在教学管理上,扶持汉奸进行严密的组
新中国成立6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
2018年7月9日(周一)下午14:00,“2018中国设计100——数字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主教学楼51 7会议室召开.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院院长吴文厦主持会议.会议邀
期刊
针对国内自动编程系统的平台依赖性强、交互性较差、支持的机器人种类受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件模型的高效、灵活、交互性强的自动编程方法.首先,以开源图形库OpenGL和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毛泽东自建国以来一直关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教条不盲从地形成了他独有的对两者关系的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宪政是以良宪(立宪)为起点、民主为制度性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出现了各种突发事件,其中一些还演变为公共危机,成为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重大障碍。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