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学入门》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北京活动期间编写的自然科学系列教材《格物入门》中的一本。这套教材在晚清时期的中国使用了长达三十余年,从结构上看,已经初具现代教科书的雏形,对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学入门》是首部以“气学”一词命名的相对独立的一本气象学相关著作,但书中除了气象学相关知识的介绍,还包含一些蒸汽和声学方面的在今天看来属于物理学范畴的内容,在西方近代气象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该书还曾流播海外,对日本、朝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论文以《气学入门》一书为研究对象,立足对充实史料的阅读分析,综合考察了该书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内容、传播及影响等诸方面,对书中所介绍的气象、蒸汽及声音方面知识进行考论分析,结合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西方近现代相应的学术思想,研究书中所介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同时,注重与《气学入门》的各版本之间以及与同时期相似的科技著作比较,探究该书在内容传播到形式建构上的独到之处,力求在中国气象学、文化学、教育学发展史上给予其准确的价值定位。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气学入门》的成书及著者研究,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入手介绍了晚清时期传教士来华科技传播的时代背景,指出西方科技著作在晚清时期传播的必然性。同时,对著者传教士丁韪良的家庭背景、科技文化背景、汉语言造诣等作一个简要介绍,分析《气学入门》一书的成书背景以及结构特点。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气学入门》中的气象要素、蒸汽及声学方面知识的研究,着力于对《气学入门》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同时适当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的气象思想相结合,剖析书中气象学、蒸汽以及声学方面知识所体现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处。第四章《气学入门》的比较研究,首先将《气学入门》与其两个修订版本进行比较,指出其在插图的安排,具体内容和语言表述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其次,与《博物新编》和《气学须知》等科技著作进行对比,突出《气学入门》在术语使用,内容表述等方面所显现的先进性。第五章《气学入门》的传播与影响,立足史料对该书在晚清时期的出版和传播情况做梳理,得出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气象学发展以及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价值与影响,点出其在中国近代气象学科初建时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梳理了《气学入门》在日本和韩国的流播及影响,从科技传播史角度再次强调其价值与重要性。《气学入门》一书内容通俗易懂,丰富全面,图文并茂,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注重结合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实用性强,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