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新生儿食管高分辨测压的临床初探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VLBWI)存活率的提高,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成为影响其住院时间、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目的:分析影响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各种因素,探讨如何客观地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安全而有效地进行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响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各种因素与达到足量胃肠道内喂养时间的关系,根据各相关因素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的相关性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制定相应的评分体系。对比应用该评分体系前后的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首先对147例VLBWI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胎龄(31.0±2.0)周,出生体重(1246±185)g,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为(24.4±10.5)天。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时间、脐插管、氨茶碱、光疗、败血症、开奶时间、第7日龄奶量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败血症、光疗、开奶时间、第7日龄奶量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相关。根据各相关因素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的相关性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分值,为147例VLBWI计算生后1天、3天及7天的评分,所计算出的总分值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均显著相关,说明评分体系与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于指导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然后将评分体系及喂养监测标准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该评分体系前后VLBWI的胃肠道内喂养情况。应用评分体系前的VLBWI为A组,应用评分体系后的VLBWI为B组。A组48例,胎龄(30.0±2.1)周,出生体重(1173±170)克;B组48例,胎龄(30.3±1.7)周,出生体重(1133±238)克。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B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16),B组脐静脉置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00),其他各种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别。两组开奶日龄无显著差异,B组的开奶量、第3、7、14、21、28天奶量较A组显著增多(P=0.008,P=0.000,P=0.000,P=-0.020,P=-0.005,P=0.011)。B组达足量胃肠道内喂养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07)。两组可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别,B组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比例较A组显著减少(P=0.041)。两组应用氨基酸的总量无显著性差异,B组应用脂肪乳的总量显著低于A组(P=0.000)。B组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6),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较A组较快开始增长体重(P=0.028)、较快恢复出生体重(P=0.001)、第二周增长的体重较多(P=0.020)。结论:VLBWI胃肠道内喂养的影响因素很多,不但受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制约,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有关,也同时受多种胃肠道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客观地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的评分体系与VLBWI胃肠道内喂养显著相关。应用评分体系制定的VLBWI喂养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前提下,显著加快VLBWI的喂养进程,尽早达到足量喂养,缩短肠外营养的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背景:新生儿的食管功能不成熟,但缺乏准确、客观的检测方法。近几年,食管的高分辨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 HRM)已由科研进入临床,在成人的食管疾病诊断中开始应用,但在新生儿中还无应用食管HRM的研究。目的:应用HRM对新生儿的食管功能进行检测,为研究新生儿食管功能提供初步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胎龄大于32周、出生体重大于1200g,呼吸、代谢、循环功能稳定的新生儿,应用具有间隔0.75厘米的36个圆周传感器的固态压力测量系统进行食管HRM,应用奶嘴诱发受试者吸吮、吞咽,每名受试者至少记录完整食管蠕动10次。对测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新生儿食管功能的特点,将新生儿食管各解剖及功能参数与文献中成人的数据相比较,并对比早产儿与足月儿各功能参数的差别。结果:为11例新生儿进行了食管高分辨测压,其中足月儿5例,胎龄(39.5±0.7)(38+3~40+1)周,出生体重(3553±260)(3170~3800)g;早产儿6例,胎龄(33.9±1.2)(32+3~36+1)周,出生体重(2059±612)(1285~2850)g,检测时日龄3-10d。共记录完整食管蠕动126次,应用ManoView分析软件对所有食管蠕动过程进行分析。新生儿食管蠕动过程多种多样,可见到吞咽过程中咽部肌肉收缩同时无上食管括约肌的相应松弛;可有食管中段受主动脉和左主支气管压迫处压力明显高于上食管括约肌;可有食管蠕动压力较低;可有吞咽后食管全段收缩、下食管括约肌上移;可有上食管括约肌和(或)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较低;可有多次无效吞咽不伴有食管的蠕动;也可有较完全的食管蠕动增压过程。与健康成人相比,新生儿的上食管括约肌距鼻孔的距离显著短于成人(10.6 vs 16.9cm, p=0.000),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显著低于成人(23.2 vs 66mmHg,p=0.000),下食管括约肌长度显著短于成人(1.6vs 3.7cm,p=0.000),下食管括约肌平均静息压力(23.5 vs 15.8mmHg,p=0.038)及残余压力(10.9 vs 3.9mmHg, p=0.000)均显著高于成人。上食管括约肌位置、上食管括约肌平均静息压力及残余压力,以及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所需时间在足月儿与早产儿之间无显著差别。早产儿的食管长度显著短于足月儿(8.4 vs 9.8cm, p=0.028)。早产儿与足月儿的下食管括约肌位置、长度、静息压力及残余压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HRM可以安全应用于胎龄大于32周、出生体重大于1200g、病情稳定的新生儿。通过对HRM数据的分析可见新生儿的食管功能发育不成熟,个体差异很大,食管蠕动的形式多样化,还需要积累进行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生儿食管功能的正常及异常情况。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高达3%~17%,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单纯性肥胖症已成
前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采用机械通气或氧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心肺疾病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威胁早产儿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首要疾病。随着围产医学的
低氧血症是危重新生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氧疗是改善新生儿缺氧状态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间质和肺泡分化不全,肺弹力纤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也是儿科最常遇到的呼吸道病原之一。支气管上皮细胞在RSV感染后,其病理改变取决于某些离子通道的
大连市旅顺口区把安居工程和住房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启新安居工程”住宅小区已初见规模,这是旅顺口区按城镇住房新体制要求,建设的第一个“安居工程”住宅
在前期四批绿色矿山带动下,近几年,国内绿色矿山建设如火如荼。根据自然资源部要求,目前,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苏、新疆自治区等地陆续公布了2019年度绿色
众所周知,道路与桥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民众的生活与出行提供了便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道桥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设计质量的同时还
肥胖正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在我国也逐渐呈现流行趋势。近年来,肥胖儿童检出率不断增高、2型糖尿病呈现明显低龄化趋
邪教组织及其成员是危害我国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管控邪教人员,必须确立宏观思路与基本策略。从宏观思路上,要构建民防国治的管控模式,利用社区自我管理的优
为解决油气开发中水平井中井眼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上、中、下三层介质的水平井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井眼处于目的层不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