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址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遗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保留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具有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同时由这些价值又衍生出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这些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不少地方普遍的做法。基于此,遗址公园这种集遗址保护、美化环境、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开发模式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它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在达到遗址保护目的的同时,又符合了人们对文化和经济上的追求,既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满足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遗址公园发展的速度是飞快的,所取得的成果是可喜的。但是,目前遗址保护和利用在我国尚属于发展初期,而关于遗址公园的相关理念、政策法规、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对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在实际项目中,对于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多沿用一般公园的设计手法,这种手法对于反映历史文化信息的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考虑的很少,因此,呈现出诸多问题。由于缺乏关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我国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出现了遗址文化内涵表现力不强、遗址利用过度、景观建设违背遗址的历史原真性等诸多问题。基于上述的各种问题,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于遗址公园的纵向发展历史研究,溯本求源研究其本质,对遗址公园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同时找出不同类型的遗址公园,对其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和分析,从中提起出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具有共性、代表性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之后,对于这些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后,得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建立了遗址公园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参与的实际的遗址公园的规划项目,验证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法论的可行性。理论意义: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作为当代城市设计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其方法论的系统研究,有利于城市设计设计理论的完善和系统化。论文对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同时也丰富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体系。实践意义:对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对在城市建设中发掘具有地段性格、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具有现实意义;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公园和游憩绿地系统的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