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玉米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小区内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在全生育期内各小区土壤水分变化、灌水效果以及作物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玉米在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各土层贮水量的变化规律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顶点出现在抽穗期。各小区中的土壤含水量一直高于常规滴灌小区。常规滴灌玉米的土壤含水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直至玉米灌浆期到成熟期,土壤含水量才有所回升。随着土层加深,不同土层含水量受外界影响程度减弱,膜下滴灌各水分处理间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表现为生育前期少,中期多,后期略少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在全生育期内总耗水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各处理的贮水量与灌溉定额成正比,对照CK1的贮水量最大,其次是T1>T2>T3>T4。3.膜下滴灌玉米在生育前期耗水强度都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抽穗-乳熟期耗水强度达到最大;乳熟-收获期耗水强度变化不太明显,而灌水效果对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分的影响较为明显。膜下滴灌玉米全生育期各处理的耗水模数间有极显著差异,但均以灌浆期-乳熟期最大,平均达到28.89%,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只有9.36%,为全生育期最小。4.各处理5cm和10cm土层的温度日变化随时间的延迟温度先上升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15cm、20cm、25cm土壤温度从8:00~20:00始终都是缓慢上升。在8:00~20:00之间,各处理的土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为T5cm>T10cm>T15cm>T20cm>T25cm。无论土壤浅层还是土壤深层,各不同处理在8:00~20:00之间各个时刻土壤温度的高低都与灌水量的多少成反比。一日内表层土温在8:00~16:00处于升温阶段,其余阶段处于降温阶段。深层温度日变化规律都是从8:00开始缓慢上升,且最大变幅时段和到达最高温的时间延迟于浅层。5.玉米全生育期各处理地温呈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5~25cm地温的最大日变幅随深度的增加递减。对于不同时间而言,最大变幅发生在14:00,其次是8:00,20:00变幅最小。各时刻温度不同深度变幅与深度可拟合成指数函数形式,不管灌溉定额的大小,每个处理都是14:00时的决定系数最高,其次是8:00,20:00时的决定系数最低。灌溉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幅与土壤深度相关性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土壤温度变幅与土壤深度相关性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减小。在各生育期,各处理升温梯度最快时段在8:00~10:00之间,降温梯度最快时段在18:00~20:00之间,且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膜下滴灌玉米各处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土层的温度梯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6.各处理株高变化都是前期快速增长,拔节期以后缓慢增长,灌浆后期基本稳定。在生育前期和后期,灌溉量对株高的影响不大,生育前期株高差值最大为11.4cm,生育后期株高差值最大为11.2cm;但在中期各处理玉米株高最大差值可达到26.6cm。在全生育期,各处理叶面积值的动态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在玉米生育前中期叶面积值变化较为徒直,而在生育后期叶面积值变化较为平缓。7.各处理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虽然T3的灌溉量(2100m3/hm2)不是最小,但耗水量为各处理中最小,为457.8mm,且水分利用率WUE(3.174kg/m3)和灌溉水利用效率(6.885kg/m3)都最高,因此,T3的经济效益最优且最节水。从膜下滴灌玉米和大田实际操作规程等条件考虑,本研究得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期的灌溉定额为2100m3/hm2的灌水比较适宜武威地区,可在当地生产栽培技术条件下推广应用。